[发明专利]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及采能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8244.5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段智勇;李韦烨;杨国鑫;邵倩倩;李梦珂;马刘红;钟英辉;郑国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2K3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付艳丽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能 发电 微纳囊 阵列 | ||
1.多能量发电微纳囊,所述发电微纳囊置于流体输运管道节点处的流体内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微纳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外凸出的多层膜部,所述多层膜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两多层膜部的周向边缘对称贴合于所述支撑板的周向边缘的两侧,且两多层膜部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支撑板的周向边缘共同封装于一整流框架内,所述发电微纳囊内设有电磁发电单元、接触起电单元、压电发电单元;
其中,所述多层膜部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且彼此之间留有空间的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磁铁,且分别位于两多层膜部内的两磁铁呈互斥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贴合设有磁感线圈,所述磁感线圈与所述磁铁构成所述电磁发电单元;
所述多层膜部还包括第一接触起电膜和第二接触起电膜,所述第一接触起电膜和第二接触起电膜自外而内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膜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接触起电膜和第二接触起电膜分别由互为异质材料的两种材料制备而成,由此所述第一接触起电膜和第二接触起电膜构成所述接触起电单元;
所述多层膜部还包括压电薄膜,所述压电薄膜位于所述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之间,且所述压电薄膜构成所述压电发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起电膜贴设于所述第二保护膜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起电膜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部的各膜层之间的空间内均填充有惰性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框架内埋设有将所述电磁发电单元、接触起电单元、压电发电单元产生的电能整合的整流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框架呈正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框架呈正六边形。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能量发电微纳囊阵列分布构成的采能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能阵列中相邻的发电微纳囊均以侧壁相接的方式阵列分布,所述整流框架内埋设有与所述电磁发电单元、接触起电单元、压电发电单元相连接的导电用互连线,且相邻的发电微纳囊之间通过彼此的互连线相电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2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变偏磁带电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烟气测量气室的激光器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