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攀爬运动速度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8440.2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1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鹏;魏武;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论 机器人 攀爬 运动 速度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攀爬运动速度建模方法,包括:S1、建立机器人的惯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S2、根据旋量理论分别在惯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中确定机器人各个关节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旋量;S3、建立机器人攀爬运动的关节角度控制函数;S4、根据所述关节角度控制函数和运动旋量建立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速度模型。本发明通过旋量理论,建立蛇形机器人的速度模型,避免了传统D‑H方法建模建立坐标系过程复杂的问题,且整个建模过程建模步骤明确、简单明了,各变量都具有突出的几何意义,含义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攀爬运动速度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运动学关系到机器人的方方面面,是控制机器人的基础。而串联正交式的蛇形机器人是由多个关节组成的,高冗余度、高耦合度的对象,要对其运动过程和运动速度进行研究,需要进行运动学建模。
机器人的运动学主要包括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而正运动学是为了解决当已知各个关节变量值的时候求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坐标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传统的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多采用D-H方法建立,但是传统的D-H方法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在每个关节建立局部坐标系,即使是对同一个机器人进行建模,若建立的相对坐标系不同则最终得到的运动学方程也不相同。对于每一个局部坐标系的建立,其过程也很复杂,没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且基于这种方法建立的运动学模型在求解机器人速度模型的过程中计算复杂,计算量大。
而旋量理论近年来在国内的机器人研究中逐渐得到运动,其优点明显:建立的坐标系少,只需要建立惯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具有完备性;直接从全局坐标系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具备连续性;几何意义明显,能更好的揭示运动的本质。因此,行业内急需开发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运动学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模步骤简单明确的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攀爬运动速度建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机器人攀爬运动速度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建立机器人的惯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
S2、根据旋量理论分别在惯性坐标系和工具坐标系中确定机器人各个关节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旋量;
S3、建立机器人攀爬运动的关节角度控制函数;
S4、根据所述关节角度控制函数和运动旋量建立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速度模型。
优选地,所述机器人实体为串联正交式连接的N个关节构成的蛇形机器人,N≥4。
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具体过程为:
S11、以蛇形机器人的尾部模块作为基座,蛇形机器人底面的中心作为基坐标系的原点,以蛇形机器人的蛇体轴线作为坐标系的X轴,以尾部模块的旋转轴作为Z轴,方向指向纸面朝外,以右手坐标系确定Y轴,建立惯性坐标系{S};
S12、以蛇形机器人的头部关节模块作为末端执行器,以蛇形机器人的舵机旋转轴与蛇体轴线交点作为坐标系原点,以蛇体轴线作为坐标系的X轴,以蛇形机器人的旋转轴作为Z轴,方向指向纸面朝外,以右手坐标系确定Y轴,建立工具坐标系{T}。
优选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S21、根据所述惯性坐标系和蛇形机器人的关节分布规律,确定蛇形机器人第i个关节初始位形的单位旋转矢量为:
其中,k为非负整数;
S22、将第i个关节旋转轴与蛇体轴线的交点作为位置点ri,由此确定第i个关节初始位形的位置矢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