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粘结预制楼梯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8455.9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学;田雨毫;方蓉;李雯;谭豫卿;汪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1/00 | 分类号: | E04F11/00;E04F11/02;E04B1/18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温明霞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预制 楼梯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粘结预制楼梯及其施工方法,无粘结预制楼梯包括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框架梁、框架梁板和框架柱;相邻两层框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梯段组件,梯段组件包括平台结构和梯段板;通过施工基础、安装框架柱、安装框架梁和框架梁板、安装上层的框架柱、多层拼接、封顶、安装梯段组件等步骤完成施工工作。本发明整个体系均为装配式结构,且设计的核心构件均可以产业化批量生产,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无粘结拼接,不需要传统预制节点搭接后的局部浇筑或机械连接过程,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预制装配式。施工简便、工期短、绿色环保、整体性能好,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实用性强,而且拆卸后构件可重复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粘结预制楼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结构产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小、节约劳动力等特点,因此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并且也是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其中楼梯作为上下通行,消防、逃生通道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构件,预制楼梯的应用可以更大的缩短施工周期,质量较现浇楼梯也有更好的保障。
预制楼梯需要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并应满足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和一定的审美要求。现有预制混凝土楼梯连接的做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预制楼梯和平台梁时预留出钢筋,在现场对钢筋进行连接,再支模浇筑混凝土;另一种是在平台梁上预埋螺杆,在楼梯端对应位置预留孔洞,现场拼接安装后通过灌浆的方式将缝隙封堵。但是这两种方式均需要浇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制楼梯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整个体系均为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无后浇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无粘结预制楼梯,包括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梁、框架梁板和框架柱;所述框架梁板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外侧,且框架梁和框架梁板的上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框架柱垂直于该水平面;所述框架柱的上端面开设有棱台形杯口,所述框架柱的下端面设置有榫头;所述框架梁板为分体式,所述框架梁、框架梁板两者的下端面与所述框架柱接触的部位均固定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框架柱棱台形杯口相适配,所述卡板组合形成的具有倾斜角度的杯口与所述框架柱下端面的榫头过盈配合,所述框架柱内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对预应力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榫头挤压框架梁板下端的卡板,卡板挤压框架柱棱台形杯口,使上下两层的框架柱以及中间的框架梁板挤压在一起形成节点,并依靠重力以及预应力使节点更加结实。
相邻两层框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梯段组件,所述梯段组件包括平台结构和梯段板;所述平台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相邻的所述框架柱上,所述平台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于所述框架梁上;所述梯段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凸起,所述框架梁板和所述平台结构设置有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平台结构与所述框架柱的接触部位插接有牛腿。
优选的,所述框架梁板包括第一框架梁板、第二框架梁板和第三框架梁板。
应用上述无粘结预制楼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基础:在工地现场施工房屋基础,在楼梯间地基中预埋预应力钢绞线;
2)安装框架柱:将预应力钢绞线的活动端穿过框架柱的中心孔道,并将框架柱的底端固定在地基上;
3)安装框架梁和框架梁板:将框架梁和框架梁板吊装到框架柱的上端,将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梁板上的卡板插入到所述框架柱棱台形杯口内;
4)安装上层的框架柱:将预应力钢绞线的活动端穿过上一层的框架柱的中心孔道,并将其下端的榫头插入所述卡板形成的杯口内;
5)多层拼接:重复步骤3)和步骤4)进行拼接;为保证结构安全,多层拼接时要采用临时支撑,预应力钢绞线每隔五层用千斤顶进行张拉一次,然后采用钢绞线连接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8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