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识别支付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9375.5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陈旭;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识别 支付 方法 装置 网关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支付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领域。该生物识别支付方法包括:接收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用于表征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的发起用户在第一群组中具有生物识别支付的权限;根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确定第一群组,以利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群组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库进行生物识别,得到生物识别结果;将生物识别结果向支付设备发送,以使支付设备根据生物识别结果发起支付流程。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用户的生物识别支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识别支付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支付技术的逐渐发展,支付的高效和便捷成为了用户关注的重点。其中,生物识别支付由于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目前已经成为支付技术中的一大重点技术。
生物识别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支付是一种利用生物识别来进行支付或交易的技术。生物识别支付过程中采集到的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为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但由于人脸支付的大面积推广,存在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大范围滥用的风险。在个人隐私数据存在被大范围滥用的风险的情况下,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该用户的生物识别支付的安全性将会大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支付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用户的生物识别支付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支付方法,应用于网关设备,方法包括:接收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用于表征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的发起用户在第一群组中具有生物识别支付的权限;根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确定第一群组,以利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群组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库进行生物识别,得到生物识别结果;将生物识别结果向支付设备发送,以使支付设备根据生物识别结果发起支付流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支付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用于表征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的发起用户在第一群组中具有生物识别支付的权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确定第一群组,以利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群组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库进行生物识别,得到生物识别结果;发送模块,用于将生物识别结果向支付设备发送,以使支付设备根据生物识别结果发起支付流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关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生物识别支付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生物识别支付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支付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网关设备接收包括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生物识别路由支付请求消息。根据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确定第一群组,以利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群组对应的生物特征数据库进行生物识别,得到生物识别结果。生物识别结果可用于支付设备发起支付流程。其中,第一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可表征用户在第一群组中具有生物识别支付的权限。利用生物识别支付群组令牌,将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在支付的应用范围缩小至群组,降低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大范围滥用的风险,降低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从而提高用户的生物识别支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9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