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陶瓷介质谐振器的巴伦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9522.9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程鑫祥;王建朋;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炳斐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陶瓷 介质 谐振器 滤波器 | ||
1.一种基于陶瓷介质谐振器的巴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腔(101)、第二谐振腔(102)、第三谐振腔(103)、第四谐振腔(104)、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和第七谐振腔(107);
所述第四谐振腔(104)分别通过第一窗口(201)、第四窗口(204)、第五窗口(205)、第六窗口(206)与第一谐振腔(101)、第三谐振腔(103)、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连通,同时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分别通过第二窗口(202)、第七窗口(207)与第二谐振腔(102)、第七谐振腔(107)连通;所述第二谐振腔(102)通过第三窗口(203)与第三谐振腔(103)相连;所述窗口均用于实现相邻两谐振腔之间腔间耦合;所述谐振腔和窗口均采用陶瓷材料;
所述第四谐振腔(104)在其下表面向上开设开口朝下且位于同一直线的第四盲孔(404)、第五盲孔(405)和第六盲孔(406),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分别在其下表面向上开设开口朝下的第八盲孔(408)、第十盲孔(410),所述第一窗口(201)、第二窗口(202)、第三窗口(203)、第五窗口(205)、第六窗口(206)分别在其下表面向上开设开口朝下的第一盲孔(401)、第二盲孔(402)、第三盲孔(403)、第七盲孔(407)、第九盲孔(409),所述第一盲孔(401)至第十盲孔(410)均用于频率调谐;所述第一谐振腔(101)、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分别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开口朝上的第十一盲孔(301)、第十二盲孔(302)、第十三盲孔(303),所述第十一盲孔(301)至第十三盲孔(303)均用于端口信号的馈入;
所述谐振腔外表面上除了分别以第十一盲孔(301)、第十二盲孔(302)、第十三盲孔(303)为中心的第一圆形区域(304)、第二圆形区域(305)和第三圆形区域(306),其余区域均覆盖有导电镀层;所述第一圆形区域(304)、第二圆形区域(305)和第三圆形区域(306)用于外接SMA接头;
所述盲孔的内壁均覆盖有导电镀层;
所述陶瓷材料介电常数为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陶瓷介质谐振器的巴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201)位于第四谐振腔(104)的第一侧面,第四窗口(204)位于第四谐振腔(104)的第二侧面,第五窗口(205)和第六窗口(206)均位于第四谐振腔(104)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窗口(202)与第四窗口(204)位于同侧,第七窗口(207)与第五窗口(205)和第六窗口(206)位于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陶瓷介质谐振器的巴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201)、第三窗口(203)、第五窗口(205)分别位于第一谐振腔(101)和第四谐振腔(104)接触面的中心、第二谐振腔(102)和第三谐振腔(103)接触面的中心以及第四谐振腔(104)和第五谐振腔(105)接触面的中心;所述第二窗口(202)的位置偏移第一谐振腔(101)和第二谐振腔(102)接触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四窗口(204)的位置偏移第三谐振腔(103)和第四谐振腔(104)接触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六窗口(206)的位置偏移第四谐振腔(104)和第六谐振腔(106)接触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七窗口(207)的位置偏移第一谐振腔(101)和第七谐振腔(107)接触面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陶瓷介质谐振器的巴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盲孔(405)、第八盲孔(408)、第十盲孔(410)、第十一盲孔(301)、第十二盲孔(302)、第十三盲孔(303)均位于谐振腔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盲孔(401)、第二盲孔(402)、第三盲孔(403)、第七盲孔(407)均位于窗口的中心;所述第九盲孔(409)偏移第六窗口(206)的中心;所述第四盲孔(404)、第五盲孔(405)和第六盲孔(406)所在的直线平行于第四窗口(204)和第五窗口(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952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