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9873.X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2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英杰;王朱勤;李志强;张琴;黄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B66C6/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吊装 方法 | ||
1.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梁吊装-单梁吊装-承重架吊装-竖直定位吊装;
步骤一:双梁吊装,运输载具将高加运输到行车(11)的下方,第一起重机(9)的底部通过吊装绳索连接第二吊装梁(4),第二起重机(10)的底部通过吊装绳索连接第一吊装梁(3),吊装绳索分别连接第二吊装梁(4)和第一吊装梁(3)顶部两端的吊耳(13);
在高加(6)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销轴(7)和第二销轴(8),在第一吊装梁(3)的两端均连接吊装绳索,两个吊装绳索的底部分别与第一销轴(7)的两端连接;第二吊装梁(4)的两端均连接吊装绳索,两个吊装绳索的底部分别与第二销轴(8)的两端连接;
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向上拉动高加(6),直至高加(6)上升的高度大于高加(6)自身的长度;
步骤二:单梁吊装,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带动高加(6)上升到预设的高度后,第二起重机(10)带动第一吊装梁(3)向下移动,直至高加(6)呈竖直状态,第二吊装梁(4)独自吊装高加(6),将第一吊装梁(3)两端的吊装绳索以及第一销轴(7)拆除;第一起重机(9)带动竖直状态的高加(6)移动到承重架(5)的上方,并将高加放在承重架(5)的内部;
步骤三:承重架吊装,将第二吊装梁(4)与高加(6)脱离,第一吊装梁(3)和第二吊装梁(4)通过两端的吊装绳索分别与承重架(5)两端主梁(2)端部的吊耳(13)连接;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带动承重架(5)向上移动,高加(6)上方第二销轴(8)的两端与两侧的次梁(1)卡接,高加(6)卡接在承重架(5)的内部;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通过承重架(5)带动高加(6)向上移动,并沿着行车(11)移动到汽机房平台的上方,高加(6)的底部处在预设位置的正上方;
步骤四:竖直定位吊装,高加(6)处在预设位置的上方后,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带动承重架(5)向下移动,直至承重架(5)卡接在汽机房平台的上方,第一吊装梁(3)和第二吊装梁(4)脱离承重架(5),且第一吊装梁(3)和第二吊装梁(4)底部通过吊装绳索分别与第二销轴(8)的两端连接,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带动高加(6)向上移动,直至高加(6)脱离承重架(5),将承重架(5)从汽机房平台取走,随后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带动高加(6)向下移动,竖直状态的高加(6)向下移动到预设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均可移动的安装在行车(11)上,第一起重机(9)和第二起重机(10)均单独对应一个行车(11),第一吊装梁(3)安装在第二起重机(10)的下方,第二吊装梁(4)安装在第一起重机(9)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装梁(3)和第二吊装梁(4)均为内部中空的箱体,且内部沿长度方向均焊接有若干个加强筋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承重架(5)包含有两根主梁(2)和两根次梁(1),两根次梁(1)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根主梁(2)的两端,次梁(1)的外部通过螺栓杆(12)连接有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加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的顶部两端以及第一吊装梁(3)和第二吊装梁(4)的顶部两端均焊接有吊耳(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98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片外延炉装偏监测方法
- 下一篇:存证包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