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冲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1609.X | 申请日: | 202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方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冷却系统 冲压 模具 | ||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冲压模具,通过在板材固定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凸起并用驱动装置驱动板材固定装置转动使得对成型后的板材垂直侧壁二次成型形成凹槽,使得成型板材可方便被安装,通过在挤压冷却装置上设置侧面冷却装置和顶面冷却装置使得冲压后板材和模具的热量可快速被散出,且通过储热装置对散出的热量进行储存,而环形的散热装置也可进行快速散热,高强度金属板可防止板材在成型过程中的损坏以及热量的快速散出,顶部散热装置通过换热后将低温导热液气化进行传输液化储存并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实质上为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而冲压则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而在冲压的过程中,模具本身会由于挤压和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往往需要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公开号为CN10987723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模具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多个水管、电磁阀、蓄水器和蓄压器对模具本身进行冷却,其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感测模具的温度,并通过出水装置对模具进行降温;公开号为 CN10964799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冷却装置,包括:进水分散管,冷却条管,出水收集管,高位冷却水箱,一次冷却箱,搅拌叶,风机,冷却气管;所述冷却进水管穿入到模具的一端并连接到进水分散管,且热水出管穿入到模具的另一端并连接到出水收集管,所述进水分散管与出水收集管之间连接有八条冷却条管,所述高位冷却水箱底部连接的下水管向下连接到冷却进水管上,所述一次冷却箱的内部中间转动镶嵌有搅拌叶,所述冷却气管的一端连接到支撑架顶部的风机,且冷却气管的另一端向下穿入到一次冷却箱的内部一侧。通过高位冷却水箱使冷却水无需动力即可流入到模具中的冷却条管中,利用冷却气管与搅拌叶提高冷却水箱的冷却效率;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冲压模具的冷却方式均是用出水管进行水冷或风机风冷,需要设置蓄水装置和出水装置,结构异常复杂,且在冲压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间隙过程中散热,模具本身并没有很高的温度,因此用水冷和风冷会比较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冲压模具。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冲压模具,包括挤压冷却装置、板材固定装置、板材运输装置、驱动装置,挤压冷却装置为下端为开口的圆筒状,挤压冷却装置的外部上端连接有提升杆,提升杆连接在伸缩装置上带动挤压冷却装置上下移动,板材固定装置为上端面为大圆形,下端面为小圆形的半圆柱状,板材固定装置的下端面连接有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轴;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轴,驱动轴连接在板材固定装置的下端面上,启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板材固定装置转动,板材固定装置的上端面为板材固定面。
进一步地,初始时,挤压冷却装置的位置在板材固定装置的上部外端,板材输送装置设置在板材固定面的一侧,板材由板材输送装置输送至板材固定面上,在冲压过程中,将挤压冷却装置下压;板材的长度设定为在板材固定面上两边延伸出的长度长于挤压冷却筒的内壁和板材固定装置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挤压冷却筒的内壁和板材固定装置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了型腔,在冲压的过程中,挤压冷却筒的下端两侧压到板材延伸出板材固定面的两侧将板材成型为两侧与横板垂直的盖状。
进一步地,板材固定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的位置对应于板材被冲压成型后贴合于板材固定装置外侧壁的贴合面上,在成型结束后,板材的上端贴合在挤压冷却筒的上端内壁和板材固定面上,两侧面贴合在冷却挤压筒的内侧壁以及板材固定装置的外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方,未经李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