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站仪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接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1653.0 | 申请日: | 202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余广勤;李妙平;余哲;余肖锋;张文婷;温江;樊晓超;石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景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3 | 代理人: | 王博飞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站仪 建筑物 高程 传递 接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全站仪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接收装置及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测量领域;提出一种通过全站仪进行楼层高程传递测量的方法以及适合该方法的接收装置;技术方案为:用于全站仪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接收装置包括:反射片、透明玻璃、锥形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透明玻璃水平设置,透明玻璃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透明玻璃下表面的点G处固定有反射片,通孔内活动设置有锥形调节螺杆,透明玻璃上侧的锥形调节螺杆上拧接有上调节螺母,透明玻璃下侧的锥形调节螺杆上拧接有下调节螺母;一种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方法为:确定内控点、固定接收装置、设置全站仪、调整接收装置、测量和计算高程H。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全站仪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接收装置及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筑物每层的高程控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精度要求高,测量难度大,并且随着建筑总高度的升高,误差累积会加大, 如何在超高建筑物、风载、架体未拆除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高程传递,已成为影响高大建筑施工高程控制的首要因素。目前,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工作一般是将平面和高程分开进行的,轴线投测普遍采用“内控法”,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高大建筑物垂直度偏差要求。然而,对高大建筑物的高程传递测量技术的却很少研究,传统的引测方法是沿建筑物外墙、边柱或电梯间、或者塔身等用钢尺直接向上量取或通过悬挂钢尺配合几何水准的方法传递高程,那样随着建筑总高度的升高,误差累积会越来越大,而且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引测效率不高、精度低,容易超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全站仪进行楼层高程传递测量的方法以及适合该方法的接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全站仪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接收装置,包括:反射片、透明玻璃、锥形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所述透明玻璃水平设置,所述透明玻璃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的中心与透明玻璃上某个点G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透明玻璃下表面的点G处固定有反射片,所述通孔内活动设置有锥形调节螺杆,所述透明玻璃上侧的锥形调节螺杆上拧接有上调节螺母,所述透明玻璃下侧的锥形调节螺杆上拧接有下调节螺母。
所述反射片一面为光滑镜面。
所述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的直径一致,且所述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
一种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的方法为:
第一、确定内控点;根据场区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把高程引测到内控点上,以后每层高程引测均以此为准;
第二、固定接收装置;在需要引测楼层预留孔洞上放置接收装置;反射片直接固定在透明玻璃下表面,通过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来调节透明玻璃在锥形调节螺杆上的高度,确保透明玻璃水平,所述反射片与楼层上表面距离为d;
第三、设置全站仪;在内控点上安置全站仪,开机后对中、整平,精确量取全站仪的仪器高i,把仪器高i输入全站仪,棱镜高输入0,打开激光指向,制动望远镜,用微调把电子屏显示的垂直角调为0°00′00″,联系接收装置人员把激光斑点调节到合适大小,此时望远镜视准轴即为一条铅垂线;
第四、调整接收装置;把接收装置上反射片中心与激光线中心对准,利用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调节透明玻璃,确保透明玻璃水平,所述反射片下表面与透明玻璃上表面距离为d;
第五、测量;全站仪操作人员制动照准部,把方位角或水平角置零,按测距键,记录全站仪显示的距离L,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依次在90°、180°、360°方向上测距,取平均值作为全站仪横轴中心到接收装置的垂直距离L均;
第六、计算高程H;根据公式H=i+L+d,可计算内控点距离反射片的垂直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变蓄冷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悬丝摆式加速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