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质地基的混凝土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1963.2 | 申请日: | 2020-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4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潘春燕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质地 混凝土 灌注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淤泥质地基的混凝土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灌注桩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多个第三桩体,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第三桩体为一体式结构;圆柱体结构的第一桩体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桩体同轴设置、且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外径相同,多个第三桩体延第二桩体轴线方向延伸的设置在第二桩体的底部,第三桩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桩体的外径;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在淤泥质地基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断桩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具体涉及一种淤泥质地基的混凝土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岸、翼墙建基面下较为厚的淤泥质土此类地基,常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水泥土粉喷桩处理、沉井基础和灌注桩基础。这三种方案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岸、翼墙承受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均较大,单纯粉喷桩处理很难满足要求。沉井基础整体性和防渗抗冲效果好。灌注桩虽是常用的深基础型式,但淤泥质土的水平抗力小,仍需考虑桩和地基土的整体稳定性,尤其对墙后有高填方边载的工程来说,不能单独使用灌注桩,需对地基海淤土进行加固处理。
混凝土灌注桩因其施工速度快、占地小,同时对各种土层的适应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躁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各类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混凝土灌注桩从钻孔到完成混凝土灌注,受地质条件、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影响,质量事故如缺陷桩、断桩等时有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淤泥质地基的混凝土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能有效解决在淤泥质地基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断桩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淤泥质地基的混凝土灌注桩,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多个第三桩体,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第三桩体为一体式结构;圆柱体结构的第一桩体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桩体同轴设置、且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外径相同,多个第三桩体延第二桩体轴线方向延伸的设置在第二桩体的底部,第三桩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桩体的外径。
进一步的,第三桩体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第三桩体与第二桩体同轴设置,其余四个第三桩体均匀布设在其外周。
进一步的,第一桩体中设有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桩体中设有第二支撑组件,每个第三桩体中分别设有一个第三支撑组件。
进一步的,第三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主支承轴,第一主支承轴同轴的设置在第三桩体中,第一主支承轴的底部穿过第三桩体插入地基中,第一主支承轴的顶部穿过第三桩体延伸插入第二桩体中;
第一主支承轴上均布多个转接组件;
转接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套,第一转接套套设固定在第一主支承轴上,第一主支承轴的外壁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水平撑杆,第一水平撑杆的外侧端上固定一个插块,插块上竖直的设有插接通槽;
每个转接组件的插块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底部设有外螺纹的长连杆自上而下的穿过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的插块的插接通槽后、再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长连杆的数量与转接组件中的插块的数量相同,且长连杆内设与第三桩体中。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转接组件之间还可设置一组辅助支撑组件;
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转接套,第二转接套套设固定在第一主支承轴上,第二转接套上与长连杆对应的设有多个插接组件;
插接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二转接套上的调节杆,调节杆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的外侧端上设有限位板,调节杆上螺纹配合的设有螺套,螺套可转动的固定在压接板上,压接板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