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制作方法以及超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2605.3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邱维宝;蔡蕊琳;苏敏;张志强;郑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潘登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换能器 制作方法 以及 设备 | ||
1.一种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换能器阵元,用于在被激励时输出超声;
戴在目标对象头部的支架,支架的超声输出区为内凹曲面,并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所述换能器阵元的通孔,且各个通孔的朝向使得所述超声输出区的所有换能器阵元输出的超声形成的超声声束与所述目标对象头部的超声入射区相适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心线与换能器阵元输出的超声方向相同,至少一个换能器阵元输出的超声方向与超声入射处的颅骨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角度小于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输出区与所述超声入射区正对,并由所述目标对象头部的超声入射区的轮廓放大第一比例得到,所述通孔中心线垂直于对应的颅骨,所述第一比例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柱形,所述换能器阵元为圆台形,所述换能器阵元输入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换能器阵元输出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倾斜度可调节的柱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非超声输出区;
所述非超声输出区由目标对象头部的非超声入射区的轮廓放大第二比例得到,所述第二比例大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头部轮廓基于CT、MRI、超声成像和光学成像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入射区根据目标靶区的形状、目标靶区在目标对象头部内的位置以及目标对象的颅骨密度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缘设置有固定连接结构;
该超声换能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架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底缘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机构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以保证各换能器阵元位置不变。
11.一种超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超声换能器;
激励装置,所述激励装置的激励通道与所述超声换能器中的对应换能器阵元连接,用于为对应换能器阵元提供激励,以使对应换能器阵元输出超声。
12.一种超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超声入射区形状和超声入射区在目标对象头部的位置,确定支架的超声输出区的位置和形状,所述超声输出区的形状为内凹曲面;
在所述超声输出区开设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换能器阵元的通孔,且各个通孔的朝向使得所述超声输出区的所有换能器阵元输出的超声形成的超声声束与所述目标对象头部的超声入射区相适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输出区的确定方法包括:
基于CT、MRI、超声成像或光学成像确定目标对象的头部轮廓;
根据目标靶区的形状和目标靶区在目标对象头部中的位置,在所述目标对象的头部轮廓上确定超声入射区;
将所述超声入射区放大第一比例得到所述超声输出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26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