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4715.3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4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吉亚东;赵西民;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岳永先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模注浆微 膨胀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该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30‑470份、硫铝水泥57‑63份、硅灰57‑63份、粉煤灰100‑120份、矿粉90‑110份、石英砂162‑178份、减水剂34‑38份、膨胀剂0.6份、纤维素0.2份、消泡剂0.2份、氯化锂1份、水77.4‑94份,所述水与所述水泥和硫铝水泥的混合物的质量比介于0.18‑0.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能够提高注浆材料的膨胀率,避免衬砌脱空,提高隧道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和一种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作业面需要快速进行初步衬砌构建基础结构,以提供原始支撑结构。当隧道开挖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形成隧道内部标准的支撑结构为隧道成型以后提供可靠而牢固的支撑结构。衬砌可以承受较大的围岩松散压力,将对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起到主动限制作用。
现有的衬砌注浆材料的膨胀率较低,凝结之后隧道衬砌背后存在脱空现象,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性能,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注浆材料的膨胀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该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能够提高注浆材料的膨胀率,避免衬砌脱空,提高隧道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该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30-470份、硫铝水泥57-63份、硅灰57-63份、粉煤灰100-120份、矿粉93-110份、石英砂162-178份、减水剂34-38份、膨胀剂0.5-0.7份、纤维素0.2份、消泡剂0.2份、氯化锂1份、水87.7-106.6份,所述水与所述水泥和硫铝水泥的混合物的质量比介于0.18-0.2。
进一步地,所述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50份、硫铝水泥60份、硅灰60份、粉煤灰110份、矿粉100份、石英砂170份、减水剂36份、膨胀剂0.6份、纤维素0.2份、消泡剂0.2份、氯化锂1份、水91.8份。
进一步地,所述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30份、硫铝水泥57份、硅灰63份、粉煤灰118份、矿粉105份、石英砂162份、减水剂37份、膨胀剂0.5份、纤维素0.2份、消泡剂0.2份、氯化锂1份,水92.5份。
进一步地,所述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泥470份、硫铝水泥63份、硅灰59份、粉煤灰105份、矿粉93份、石英砂178份、减水剂34份、膨胀剂0.7份、纤维素0.2份、消泡剂0.2份、氯化锂1份,水106.6份。
进一步地,所述粉煤灰为F类II级粉煤灰。
进一步地,所述石英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材料组成:1.18-0.075mm直径的石英砂0-1%、0.075-0.3mm直径的石英砂0-15%、0.3-0.6mm直径的石英砂10-55%、0.6-0.18mm直径的石英砂45-65%。
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大于2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质量份数的水泥、硫铝水泥、硅灰、粉煤灰、矿粉、石英砂、减水剂、膨胀剂、纤维素、消泡剂、氯化锂搅拌60-120秒,得到第一混合物留存待用;2)在施工场地,在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所述质量份数的水,搅拌60-150秒,得到所述带模注浆微膨胀注浆材料。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