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64776.X 申请日: 2020-04-07
公开(公告)号: CN111518217A 公开(公告)日: 2020-08-11
发明(设计)人: 赵振东;张重阳;吴维海;牛璘灿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荣瑷医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代理人: 王丹
地址: 101100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靶向 cd22 分子 嵌合 抗原 受体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属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领域。所述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导肽、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重链可变区、CD8α链铰链区、CD8α链跨膜区、CD28分子胞内段、4‑1BB分子胞内段和CD3ζ链,所述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采用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作为受体的特异性识别结构组分,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杀伤以CD22分子作为标志物的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属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免疫学领域中对于转化医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策略。在90年代早期,这种免疫治疗策略在转化医学中就获得了好的效果。CAR-T细胞经历了一代、二代到三代的转变。通过这种技术和设计上的革新,逐步对治疗过程中细胞毒作用的活化、杀伤信号的持久进行优化。靶向于CD22分子的CAR-T细胞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治疗B淋巴细胞瘤等血液肿瘤。正常机体内的T细胞被有效刺激并发挥免疫学功能需要多重信号的调控,主要包括T细胞受体(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的识别作为第一信号、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识别活化作为第二信号,甚至还需要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第三信号。这种嵌合抗原受体主要是将T细胞刺激和活化的过程所需的蛋白分子进行人工的串联整合,从而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特异性杀伤。CAR-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主要是前端的抗体分子部分的识别和结合。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人或其他种属的单克隆抗体单链可变区(Single chain Fv,ScFv)对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但存在如下缺陷:在ScFv与纳米抗体亲和力相当的基础上,ScFv相对于纳米抗体来讲分子量较大,在分子表达和功能发挥上存在一定的限制。纳米抗体是天然存在的最小的抗体片段。ScFv由其亲本单克隆抗体衍生而来,在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本发明的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采用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作为受体的特异性识别结构组分,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杀伤以CD22分子作为标志物的疾病,如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导肽、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重链可变区、CD8α链铰链区、CD8α链跨膜区、CD28分子胞内段、4-1BB分子胞内段和CD3ζ链,所述靶向于CD22分子的纳米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的原理是:

本发明采用CD22单链抗体作为受体的特异性识别结构组分。该CD22单链抗体来源于羊驼,是羊驼天然存在的一种缺失轻链的抗体分子。该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 chain antibody,VHH)和两个常规的CH2和CH3区,单独克隆并表达出来的重链可变区(VHH)结构与其完整的重链抗体相比,在抗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与抗原的结合活性中都是相当的,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小蛋白分子量的抗体结构,故称这段重链可变区(VHH)结构为纳米抗体(nanobody,Nb)。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单链可变区(Single chain Fv,ScFv),该CD22单链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具有结构更小的优点,在嵌合抗原受体的表达和对T细胞的修饰中均具有优势。

本发明的靶向于CD22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的有益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荣瑷医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荣瑷医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7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