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视镜及后视镜防眩显示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5192.4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小勇;刘铁生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视镜 显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液晶调光层、半透半反膜层、彩膜基板、液晶像素层、阵列基板、第二偏光片以及背光源;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
其中,所述液晶调光层为液晶盒,在对所述液晶调光层施加零伏的电压时,所述后视镜处于反光显示状态,在对所述液晶调光层施加预设值的电压时,所述后视镜处于防眩目显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调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第二玻璃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玻璃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贴合,所述第二玻璃基板背离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的一侧与所述半透半反膜层贴合,通过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为所述液晶调光层施加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一部分将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二部分环绕,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第二部分分别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光片背离所述液晶调光层的一侧为所述主体的镜面侧,所述背光源背离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一侧为所述主体的背面侧,所述镜面侧设置有第一光感传感器,所述背面侧设置有第二光感传感器;
所述主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光感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感传感器以及所述液晶调光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光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镜面侧的光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光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背面侧的光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光强度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度信号和所述第二光强度信号的光强度差值控制加载在所述液晶调光层的电压;
在所述第一光强度信号和所述第二光强度信号的光强度差值小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施加在所述液晶调光层的电压为零,所述后视镜处于反光显示状态,在所述第一光强度信号和所述第二光强度信号的光强度差值大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施加在所述液晶调光层的电压为预设值,所述后视镜处于防眩目显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一透明玻璃层,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层层叠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液晶调光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层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贴合的表面粗糙处理,具有预定的粗糙度,用于降低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层的5%-8%的反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二透明玻璃层,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层层叠的设置在所述液晶调光层和所述半透半反膜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三偏光片层叠的设置在所述半透半反膜层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体释热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释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镜面侧,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车辆后排乘坐的人,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1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微合金化核电用无缝钢管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