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源联供智能均匀调节炕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5941.3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飞;吴美圆;刘艳艳;鲁彬;姚青青;王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00;F28D20/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源联供 智能 均匀 调节 体系 | ||
一种多能源联供智能均匀调节炕体系统,属于炕体系统设计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PVT热电联供装置、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储电箱、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以及多层均匀炕体。PVT热电联供装置连接储电箱,储电箱通过电路接通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和均匀炕体的电层。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和PVT热电联供装置连通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收集的热量通过走水管道供给炕体的水层加热,炕体烟气层出口接通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该系统采用多能源互补供热,能够充分保证对炕体均匀供热,炕体相变储能层智能地调节炕面的温度,使炕面温度保持稳定的适宜状态,该系统利用环保的太阳能,并充分回收利用厨房余烟,体现了环保的设计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炕体系统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多能源联供智能均匀 调节炕体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北方地区,已经普遍在炕体设计上推广利用太阳能,传统家用的炕体系 统性能随太阳能的提供时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而且单一的热源供热容易造 成炕体表面的温度不均匀,不稳定的问题,另外炕体的保温性能较差。
本发明系统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热源加热炕体,加热层分别为电热层、相变层、 水层、烟气层。各层热源之间相互贯通,并通过相变层智能调节炕面温度,系 统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发电,电能一部分为空气源热泵提供动力,一部分储存在 蓄电池里,为炕体的电热层提供电力加热,通过相变层使炕体温度保持在相对 的稳定状态。水层所通的热水由PVT集热器和水源热泵系统加热,烟气层的烟 气来源于厨房里的余烟,余烟经过管道给炕体供热后排出,给空气源热泵提供 低温热源。这种设计使得炕体供热具有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结合环保的特 点,促进炕体保温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能源联供智能均匀调节 炕体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热源供热,在炕体设计上采用电层、相变层、水层、 烟气层相结合的理念。由PVT热电联供装置供热和供电,电能储存在储电箱中, 储电箱直接为炕体的电层通电产热,热能通过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对炕体的水 层加热。储电箱同样为热泵提供动力,热泵工作给炕体的水层内的水进行加热。 烟气层的烟气来源于厨房余烟,提供烟气层之后通过管道进入空气源热泵,作 为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的低温热源对热泵进行预热。相变层材料使用储热 性能较好的石蜡,进行温度的智能调节。基层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内墙玻璃纤 维棉,用以减少温度的散失,保证炕体持续供热。
一种多能源联供智能均匀调节炕体系统,该系统包括PVT热电联供装置、 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储电箱、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和炕体;所述的炕体 包括从上至下排布的电层、相变储能层、水层和烟气层;所述的PVT热电联供 装置连接储电箱和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PVT热电联供装置吸收太阳光能并转 化成热能和电能,电能存储在储电箱中,热能输送给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储 电箱与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及炕体的电层相连,为二者供电;夹层式相变 储热水箱还与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相连,并直接接通炕体的水层;太阳能 空气双源热泵装置产生的热能通过夹层式相变储热水箱储存并输送到炕体的水 层;炕体的相变储能层能够根据人体的适温,稳定地调节炕体表面的温度,相 变储能层还能储存多余的热能,在炕体供热温度较低时提供热能;烟气层的热 量来源于厨房里的余烟,余烟经过烟气层管道后排出,并接入太阳能空气双源 热泵装置,作为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的低温热源;在烟气层至太阳能空气 双源热泵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喷淋装置,并通过喷淋装置接通太阳能空气双 源热泵装置至水层之间的管道上,喷淋装置下方设置过滤装置,用于将水分过 滤,净化后的烟气通入到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装置中;炕体的相变储能层和水 层之间设直一层吸音棉,用来减少水流噪音的干扰;在炕体的基层铺保温层, 用以减少温度的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