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芯柱结构及灯丝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6000.1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温文达;林金云;邓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崔建锋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结构 灯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及灯丝灯,其中,该发光芯柱结构包括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由此,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和一种灯丝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灯丝固定设置在芯柱侧面上,由于灯丝与芯柱固定连接之后的端部高度与芯柱一致,或者低于芯柱的高度,从而导致灯丝发出的光源投射后被芯柱挡住,造成暗影形成,现有灯丝灯通常需要在芯柱上设置较多的灯丝才能解决灯丝灯顶部产生的暗影问题,但是通过增加灯丝数量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芯柱结构,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丝灯,通过调整芯柱与灯丝的相对高度,从而避免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光芯柱结构,包括:芯柱,所述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灯丝,所述灯丝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所述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芯柱结构,在芯柱的第一侧设有连接导线,将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以倾斜交叉方式固定在芯柱上,并与连接导线连接,且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从而避免了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发光芯柱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灯丝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发光芯柱结构还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芯柱第二侧的第一导丝和设置在所述芯柱中部的第二导丝,所述第一导丝倾斜后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丝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导丝上,以使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的高度高于所述芯柱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端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丝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丝点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丝水平设置在所述芯柱中部。
可选地,所述芯柱第二侧设有墩头,所述芯柱第一侧设有喇叭状管,所述第一导丝倾斜设置在所述墩头的侧面,所述第二导丝水平设置在所述喇叭状管的顶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灯丝灯,包括如上述的发光芯柱结构,从而避免了暗影形成,且改善光强分布,进而降低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灯丝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灯丝灯还包括塑壳;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塑壳内部,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发光芯柱结构电连接;灯头,所述灯头中容纳所述塑壳。
可选地,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发光芯柱结构的连接导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丝灯还包括泡壳,所述泡壳与所述灯头连接以限定出容纳腔,以便将所述发光芯柱结构限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6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