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6157.4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闫润民;苏新文;吉慧军;姜红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05 | 分类号: | A61B1/05;A61B1/06;A61B1/07;A61B1/00;A61G13/10;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目 立体 显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该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包括:图像处理组件;双目镜组件,包括并列设置且瞳距可调的一对目镜,一对目镜均与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至少一个可更换的立体内镜组件,立体内镜组件包括镜头部件和可弯曲的镜身部件,镜头部件具有特定的镜头倾角,镜头部件与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镜头部件的前端朝向目标观察点,镜身部件连接在所述镜头部件的后端。该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能适应不同手术区域不规则形状的手术要求,并且使术者具有立体视觉感,使操作更加方便、精细和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
背景技术
脑深部病变手术,视野狭小,结构重要,需要在显微镜放大下精细操作,有些病变被脑组织、血管、神经或骨结构阻挡,目前的手术显微镜是直线视野,无法看到被阻挡部位病变,有时需要术者根据经验小心往外牵拉,盲目掏拽可能引起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或神经损伤,造成肿瘤残留或病变处理不完全。为了实现在直视状态下对手术过程精细操作,在脑部等精细化手术中通常采用内窥镜作为重要的手术设备。
内窥镜是集中了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各项技术的一体化监测仪器,由窥镜系统、图像显示系统和照明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内窥镜在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内窥镜中采用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神经内镜,其镜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质内镜(简称硬镜),另一类是可弯曲内镜(简称软镜)。
但是现有的神经内镜也有明显的缺点,其限制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现有的硬镜镜头由于内镜广角镜头和镜头角度区别,可伸入鼻腔经蝶窦到鞍区进行手术以及伸入脑室进行手术,并在内镜下能看到显微镜直线视野看不到的结构,但是并不能适应其它部位开颅手术不规则的术区。而现有的可弯曲软镜也只能用于中脑导水管等特定部位手术。且硬镜和软镜都是单物镜单眼平面视觉,无立体视觉感,需要术者反复训练适应。而在需要精确操作时由于术者无立体视觉感,有误判深浅而造成误伤的风险,另外,硬镜常需要术者或助手用手持镜身,操作过程极其不方便并且还增加了操作的不准确性和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能适应不同手术区域不规则形状的要求,并且使术者具有立体视觉感,使操作更加方便、精细和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目立体显微内镜系统,包括:
图像处理组件;
双目镜组件,包括并列设置且瞳距可调的一对目镜,一对所述目镜均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
至少一个可更换的立体内镜组件,所述立体内镜组件包括镜头部件和可弯曲的镜身部件,所述镜头部件具有特定的镜头倾角,所述镜头部件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所述镜头部件的前端朝向目标观察点,所述镜身部件连接在所述镜头部件的后端。
在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能与手术床连接的支架组件,所述双目镜组件和所述立体内镜组件分别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主杆,包括位于所述手术床侧面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手术床上方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立体内镜组件通过内镜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第二段上,所述内镜固定座能在所述第二段上移动;
第一底座,能连接在所述手术床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转接座,所述第一段插在所述第一转接座中,并且所述第一转接座能拧紧固定在所述第一段上;
支杆,一端通过第二转接座连接在所述第二段上,所述第二转接座能沿所述第二段的轴向移动以及围绕所述主杆旋转,并能通过自转改变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的夹角;
第二底座,通过旋转调节元件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支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底座上固定有所述双目镜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6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