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6850.1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3;H01M10/637;H01M10/44;H02H5/04;H02J7/00;A61L2/04;A61L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王永亮 |
地址: | 516055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热 原理 病毒 电池 装置 以及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本体;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本体形成回路,电池本体放热;和温度保护装置,所述温度保护装置与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升至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切断所述放电电路。该电池装置能够进行自加热从而有效地杀灭病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例如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病毒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电子设备,例如耳机、手机等,在装配、使用过程中,容易附着病毒。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容易被传染病毒。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采用消毒剂(例如,84消毒剂)对电子设备进行消毒。然而,消毒剂只能对电子设备的表面进行消毒,并且消毒剂通常含有腐蚀剂,容易对电子设备的表面造成腐蚀。
此外,人们通常不会随身携带消毒剂,无法随时对电子设备进行杀灭病毒的操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本体;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本体形成回路,以使所述电池本体放热;和温度保护装置,所述温度保护装置与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升至设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切断所述放电电路。
可选地,还包括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串联在所述放电电路内。
可选地,所述设定温度大于或等于72℃。
可选地,所述放电电路包括限流电阻元件,所述限流电阻元件与所述温度保护装置串联。
可选地,还包括保护电路模块,所述保护电路模块与所述放电电路并联。
可选地,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印刷线路板,在所述印刷线路板上设置有镂空区,所述温度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镂空区内。
可选地,所述温度保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热敏弹性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嵌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热敏弹性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放电电路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悬臂,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接触,所述热敏弹性体位于所述悬臂的一侧,在达到设定温度的条件下,所述热敏弹性体发生变形,以使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离。
可选地,所述热敏弹性体呈弧形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热敏弹性体,两个所述热敏弹性体以内弧相对的方式叠放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热敏弹性体为热敏形状记忆材料或者双金属材料。
可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内嵌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热敏弹性体接触。
可选地,所述温度保护装置通过导热胶粘结在所述电池本体上。
可选地,还包括警报装置,在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升至警戒温度的条件下,所述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上述的基于自发热原理杀病毒的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位于所述外壳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电池装置能够进行自加热从而有效地杀灭病毒。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6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