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7533.1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裴志胜;邓一鸣;肖培富;邓成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92;A61K8/41;A61K8/37;A61K8/34;A61P17/10;A61P31/04;A61Q17/00;A61Q19/00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育才路***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祛痘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妆品,即复合祛痘霜及制备方法。它由甘油、白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美藤果油、三乙醇胺、互叶白千层精油、紫毛野牡丹提取物及蒸馏水按一定比例制成。本品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能有效消除皮肤表面痤疮,能保持皮肤的光滑、细腻,并有抗皱、抗过敏的效果。无副作用。(2)工艺简单、操作方便。(3)由于美藤果油、互叶白千层精油和紫毛野牡丹提取物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并有防腐、抑菌功能,所以无须添加任何香精和防腐剂。(4)本品不含其他化学制剂及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即复合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祛痘产品涉及人类的日常生活,适用人群之广。尤其是天然植物系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体配方上,目前市场上普遍流通的祛痘产品(痤疮或称青春痘),多数是采用甘油、白油、白凡士林、酯类等主要原料,外加乳化剂、化学合成抑菌剂、防腐剂、增白剂和香精等辅助原料。同类产品的主要缺点是:(1)使用者皮肤过敏现象时有发生,常出现红肿、疱疹、瘙痒等症状。(2)气味过浓。人们对各种类型气味的适应情况差异甚大,许多人,对气味十分敏感,稍有不适就会出现头晕、咳嗦、胸闷、气短等不良反应。(3)含防腐剂、美白剂的产品,往往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等,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4)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减少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是治疗痤疮的主要途径之一。多种抗生素的内用或外用已证实对痤疮有显著疗效,但经过多年应用也出现了抗药现象,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
申请人发现,紫毛野牡丹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采用紫毛野牡丹提取物和美藤果油作为祛痘产品抑菌剂和营养成分的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选用紫毛野牡丹作抑菌剂,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天然植物系列祛痘产品,即复合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复合祛痘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甘油8%-12%,紫毛野牡丹提取物1.0%-1.5%,三乙醇胺0.3%-0.5%;美藤果油6%-10%,互叶白千层精油0.5%-1.0%,白油6%-10%,单硬脂酸甘油酯6%-10%,蒸馏水补齐重量的100%。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紫毛野牡丹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是:按料液比为1︰20-1︰30,在60℃-80℃条件下回流提取2.5-3.5小时,过滤,滤液经旋转蒸发仪在50℃-60℃的水浴中回收溶剂和干燥产品。所述的提取液为乙醇、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异丁醇。
一种复合祛痘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甘油、紫毛野牡丹提取物、三乙醇胺和剩余量的蒸馏水在水相均质机中混合成水相。
(2)将白油、美藤果油、单硬脂酸甘油酯、互叶白千层精油在油相均质机中混合成油相。
(3)将上述两相均加热至80℃-85℃,保持该温度,在搅拌下将水相缓缓加入到油相中,使其乳化,搅拌均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
复合祛痘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水相的制备方法为:在水相均质机中加入蒸馏水,边加热边加入紫毛野牡丹提取物,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甘油,继续搅拌至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最后加入三乙醇胺,加热至80℃-85℃并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备用。
(2)油相的制备方法为:在油相均质机中依次加入白油、美藤果油,边加热边搅拌至均匀,保持80℃-85℃,边搅拌边依次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白千层精油,搅拌至均匀。
(3)油相保持80℃-85℃,边搅拌边加入80℃-85℃的水相,在80℃-85℃的条件下搅拌至均匀。
(4)自然冷却至室温,即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