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前低硫处理预防果实灰霉病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67723.3 申请日: 2020-04-07
公开(公告)号: CN111480498B 公开(公告)日: 2021-01-08
发明(设计)人: 徐艳群;罗自生;李莉;童志超;章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A01G22/05;A01C21/00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高燕
地址: 310013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前低硫 处理 预防 果实 灰霉病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前低硫处理预防果实灰霉病的方法,包括:在果实作物的种植期间,降低含硫肥料的施加量以预防果实灰霉病;含硫肥料的施加量以硫酸根的施加量计,在果实作物种植期间,含硫肥料的施加量为0~100kg/hm2;表层土壤中硫酸根的含量为5~100mg/kg。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果实的种植过程中控制含硫肥料的施加,降低果实中硫的含量,从而降低果实对灰霉菌的易感染程度,减少果实的灰霉病的发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科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前低硫处理预防果实灰霉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可以侵染200多种植物,如草莓、番茄和葡萄等果实,在全球10大真菌病害中排名第二,对园艺作物影响之广泛,在果实的采前和采后阶段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灰霉菌是一种典型的致死型病原菌,它侵入宿主体内后通过引发宿主细胞程序性死亡,被灰霉菌侵染的果实出现明显的腐烂。灰霉菌对双子叶植物寄主成熟或衰老组织的破坏性最大。当宿主的生理发生变化且环境不利于灰霉菌萌发生长时,这种真菌在腐烂组织之前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静止。因此,农作物从苗期到产品成熟,灰霉菌的侵染都有可能发生,在收获看似健康的作物后,在采后贮藏阶段仍然可能会发生严重腐败损害。采收后的果实在零售链中,包括储存、运输到遥远的市场或在零售商展示期间都会爆发灰霉病。

由于寄主范围广,灰霉病侵染各类果实所产生的产业损失很难全面地计算,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数据显示灰霉菌在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危害,但其中的经济损失一定是巨大的。在防治灰霉病的措施中,尽管生物防治在某些作物上的应用越来越有效(参考文献:Moser,R.″Farmers′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biocontroL agents in IPM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three countries.″BioLogicaLControL.2008.47(2):125~132.),使用杀菌剂仍然是控制灰霉菌的最常用方法。目前采用化学药剂控制灰霉病在全球的平均成本约为40欧元/公顷。

元素硫是生命所必需的,存在于多种生物分子中,包括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氧化还原调节剂谷胱甘肽、甲基化供体S~腺苷蛋氨酸和辅助因子生物素、辅酶A、脂肪酸和硫胺素。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必须从其环境中获取硫,以实现适当的细胞功能。在农作物培养当中,S是作为必须的营养元素,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酶和辅酶、以及一些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但相比于N、P、K,植物对S的需求量是较少的。以番茄为例,以生产鲜果75000kg/hm2计算,每公顷大约需要N225kg、P2O575kg、K2O 390kg、S 52.5kg。然而,果实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如番茄和草莓的栽培中,硫酸铵、硫酸钾为常用肥料,为作物提供必须的N源和K源,与此同时也带入大量的硫酸根。此外,在草莓种植中,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镁等被广泛应用到草莓影响培养液中。因此,在一般的栽培过程中硫酸根的施加基本都为过量施加,有大量的硫酸根进入到土壤中。果实在种植过程中势必会从土壤及肥料当中吸收硫酸根等离子,贮藏在果实当中,施加的硫肥量也直接影响果实中硫酸根离子的积累。

真菌以其代谢多样性而闻名,无论是复杂有机基质的降解还是复杂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硫也是真菌生长发育的必要的,其获得硫的途径有两种,一个是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直接转运和利用,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对无机硫(如硫酸盐、亚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同化(参考文献:MarzLuf GA.MoLecuLar genetics of suLfurassimiLationin fiLamentous fungi and yeast.Annu Rev MicrobioL.1997.51:73-96)。然而,目前并没有报道阐明灰霉菌在侵染园艺作物时,果实组织中的硫含量会影响灰霉菌的定植和侵染程度,灰霉菌是否会利用果实当中的硫用于自身侵染过程还未被研究。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7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