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茶叶分级筛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9505.3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胡红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红燕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分级 筛选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鲜茶叶分级筛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鲜茶叶分级筛选装置,包括具有智能控制器的锥形筒筛,锥形筒筛的进茶端安装有第一筒筛固定板,第一筒筛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筒筛转轴,第一筒筛转轴连接到第一轴承上;锥形筒筛的出茶端安装有第二筒筛固定板;第二筒筛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二筒筛转轴,第二筒筛转轴连接到第二轴承上;锥形筒筛的腔体内包括分隔板和气缸,分隔板的出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在气缸的伸缩杆上,气缸的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二筒筛固定板的进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口分布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传动电机的输入端口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法有效实现精细分级鲜茶叶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鲜茶叶分级筛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鲜茶叶分级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鲜叶质量是毛茶品质的基础,只有优良的鲜叶才能加工出优质的茶叶。茶鲜叶采摘作业方式主要有人工手采和机采,人工手采对茶叶识别性强,能够控制茶鲜叶质量,但手采方式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一般用于名优茶的采摘。机采方式对茶鲜叶的选择性、识别性较差,但效率高、费用低,一般用于大宗茶的采摘。近年来,机采鲜叶效果较传统采茶设备有显著提高,但对于大宗优质茶来说,机采鲜叶难以直接使用,有必要进行筛分处理,分离归档,使茶鲜叶后续分级处理,现有的茶叶鲜叶筛选分级装置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鲜茶叶分级筛选装置,以解决目前无法有效实现精细分级鲜茶叶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鲜茶叶分级筛选装置,包括具有智能控制器的锥形筒筛,锥形筒筛的进茶端的开口固定安装有第一筒筛固定板,第一筒筛固定板的轴向中部上安装有第一筒筛转轴,第一筒筛转轴连接到第一轴承上,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
锥形筒筛的进茶端安装有旋转摩擦轮,旋转摩擦轮连接到传动托轮,传动托轮通过V带连接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
锥形筒筛的出茶端的开口上安装有呈圆形形状的第二筒筛固定板,该第二筒筛固定板的外侧壁与锥形筒筛的出茶端的开口呈固定连接设置;
第二筒筛固定板的中部上安装有第二筒筛转轴,第二筒筛转轴连接到第二轴承上,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
锥形筒筛的腔体内包括分隔板和气缸,分隔板的出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在气缸的伸缩杆上,气缸的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二筒筛固定板的进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
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口分布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传动电机的输入端口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
锥形筒筛的正下方在轴向方向上依次分布有第一集叶端、第二集叶端、第三集叶端。
优选的,所述的锥形筒筛的径向直径由进茶端至出茶端呈现逐渐增大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锥形筒筛的筛孔的径向直径由进茶端至出茶端呈现逐渐增大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锥形筒筛的腔体内包括两块分隔板和两个气缸,分别为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分隔板的出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在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上,第一气缸的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二分隔板的进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第二分隔板的出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在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第二气缸的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二筒筛固定板的进茶侧面上的中部位置。
(三)有益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红燕,未经胡红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9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