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限高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9814.0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6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G08B21/24;E01F9/615;E01F9/6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嘉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8 | 代理人: | 张华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预警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备防误报功能的单片机限高预警装置,所述预警装置包括限高检测传感器、防误报传感器以及声光预警显示屏;所述限高检测传感器、防误报传感器以及声光预警显示屏均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限高检测传感器包括至少四路光电对射多点触发电路;所述防误报传感器包括接近传感器与光电对射多点信号异位触发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依次激活的多路光电对射多点触发电路,来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发出真实准确度预警信号,防止误判;同时,本发明采用的相关功能模块无需同时长时间工作,并且不需要网络或者复杂的数据传输,也无需具备精确检测功能,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能量,使得其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单独配置,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高检测和防误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限高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道路的迅速发展,隧道、涵洞、立交桥梁、地下空间停车等随处可见,同时由于限高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人们对测高的要求越来迫切,而目前的采用的但都是硬隔离的方式,当事人只有被碰撞后才知道自己已经超高,不能实现到达限高前进行提前快速检测和预警,很不智能。当前,在涵洞前安装的绝大多数限高杆都是由金属制成的刚性限高杆,司机如果对车高的判断发生失误或由于疏忽未及时注意到限高杆,就极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曾有相关人士研发一种柔性材料与弹簧相结合制成的新型限高杆并申请专利,但是制造成本较高且容易损坏,未能推广使用,只停留在专利阶段。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013548.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的新型道路桥梁交通限高装置,包括测距传感器、高度测量传感器、车牌识别组件、信息采集模块、单片机、电源、存储器、显示器、报警器、网络模块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测距传感器、所述高度测量传感器和所述车牌识别组件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网络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网络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网络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能够实时监测通过车辆的高度,并实时显示通过车辆的高度,提醒驾驶员驾驶的车辆是否能够通过,当高度超标时,发出报警声报警,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意外的情况;申请号为CN201811186143.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应用碰撞传感器的限高杆防撞警示装置、方法,在现有的限高杆的前方设置了一个预限杆,并在预限杆上设置有第一碰撞传感器,在限高杆上设置有警示装置,这样,当行驶中的汽车经过预限杆并由于超限而碰撞到重坠体的时候,重坠体上设置的第一碰撞传感器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确认该车超限高;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给限高杆上的警示装置;作为给超限驾驶员的第一个提醒,警示屏通过显示文字和/或警示灯通过闪烁和/或扬声器通过声音和/或升起升降减速带提醒驾驶员注意自身的车高不能通过限高杆;在发送指令给警示装置的同时,控制模块也指令给第二警示屏,第二警示屏通过显示字幕提醒后车驾驶员前车已超高,注意避让。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诸如此类的限高预警装置为了达到预警监测,通常配置多个需要精确监测的传感器模块,并且配置多个显示屏,整个方案整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才能长时间运行,一旦电能缺乏,此类限高预警装置就基于处于宕机状态,根本起不到限高预警效果;并且,由于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导致在装配此类限高预警装置时,还需要对应铺设对应的供电线路或者采用大容量的电池,导致推广价值不高。
另外,现有的限高预警装置基本上都是基于简单的单一或者组合的高度、距离测量信号来得出预警信号,只要检测到高度或者距离预警信号,就会发出预警提示,而不管当前目标车辆是否真的会通过,这样更进一步浪费了电能,长时间的工作也减少了装置的可持续使用性,缩短了寿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9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