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NA30簇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9842.2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李卓荣;曾利;孙婷;姜海伦;赵凯悦;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A61K45/00;A61P2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na30 作为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miRNA30簇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本发明的miRNA 30簇的微小RNA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作用,通过AD模式细胞、AD模式动物和自然老化动物、临床血液样本,利用针对miRNA30簇的微小RNA标志物的引物和/或探针,检测其在人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本发明的miRNA30簇的微小RNA在阿尔茨海默病进程中表达显著升高,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负向调控ADAM10和SIRT1的表达,同时抑制ADAM10介导的非淀粉样蛋白生成途径和SIRT1去乙酰化作用介导的淀粉样蛋白降解途径,导致淀粉样蛋白在大脑过度聚集,促进AD的发生发展。因此miRNA 30簇的微小RNA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miRNA30簇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皮层和海马区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失常、社交困难等神经症状,主要的病理机制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beta peptide,Aβ)聚集引起的老年斑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大脑皮质萎缩等。由于缺乏高效精准筛查检测技术、致病机理不清、药物靶标进展研究缓慢导致AD的诊断和/或治疗仍存在问题和挑战。目前临床在研药物以及上市药物只能缓解轻中度患者病症,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症和治愈疾病。因此,寻求可靠的AD诊断标志物、阐明AD发病机制是目前防治AD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PSEN1、PSEN2、APP等基因突变导致罕见的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早期基因筛查发现发病人数小于10%的家族性AD;发病率大于90%的散发性AD的遗传病理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复杂而且至今没有相关的基因报道。研究散发性AD中,转录组学中微小RNA非编码基因的变化对AD的防治及临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或治疗的miRNA生物标志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基因水平上,没有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志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或治疗的miRNA生物标志物,所述miRNA生物标志物为miRNA30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RNA30簇选自hsa-miR-30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所述miRNA30簇选自hsa-miR-30a-5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引物在制备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引物是针对上述所述的miRNA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的引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用于提供患有或有风险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预测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或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结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物用于测定样品中所述miRNA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为血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RNA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是以患者的miRNA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与健康人miRNA生物标志物参照表达水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RNA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的测定是基于测序的方法、基于阵列的方法或基于PCR的方法。
一种以上述所述miRNA生物标志物的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9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