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合气中深度脱碳的吸收液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9974.5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勇;陈小花;陈园园;周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合 深度 脱碳 吸收 | ||
本发明气体分离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混合气中深度脱碳的吸收液,由醇胺、位阻胺以及水组成。所述醇胺为甲基二乙醇胺、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组成的混合物,其浓度为25~55%(wt),所述的位阻胺为羟乙基哌嗪和二氮杂二环。其浓度为5~10%(wt)。该吸收液可在常规胺法工艺流程和单元设备条件下实施低压或高压下的深度脱碳工艺,并具有吸收速度快、吸收容量大、净化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合气中深度脱碳的吸收液。
背景技术
工业上有许多场合需要脱除或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CO2,如炼厂气、焦化气,页岩气或LNG的煤层气、天然气、沼气、垃圾填埋气,以及其他合成气等。
不管是用作燃料的商品气,还是用作合成氨、制氢或生产SNG、LNG 的原料气体,都需要使混合气中CO2的含量低于3%,甚至深度脱碳至含量低于50ppmv 或更低。
近几十年,胺法工艺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胺法脱碳溶液,如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基一乙醇胺以及甲基二乙醇胺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混合气中深度脱碳的吸收液。该吸收液具有吸收速度快、吸收容量大、净化度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CO2吸收液,可在常规胺法工艺流程和单元设备条件下实施低压或高压下的深度脱碳工艺。吸收液具有吸收速度快、吸收容量大、净化度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合气中深度脱碳的吸收液,包含醇胺、位阻胺、水。
所述的醇胺为三种混合物,浓度为25~55%(wt)。
所述醇胺为甲基二乙醇胺、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位阻胺的浓度为5~10%(wt)。
所述的位阻胺为羟乙基哌嗪和二氮杂二环。所述羟乙基哌嗪占吸收液2~7%(wt),二氮杂二环占吸收液3~8%(wt)。
所述的混合气压力为2.5-5.0MPa,CO2 0~10%。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吸收液的脱碳工艺:混合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与从吸收塔顶喷淋而下的脱碳溶液逆流接触,混合气中的CO2被吸收,净化气由吸收塔顶引出,送往净化分离器分离挟带的液滴,然后引出送往下到工序。
若吸收操作是在高压下进行的,则吸收了CO2的脱碳溶液(富液),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送入富液闪蒸罐,在此闪蒸出溶解的有效气体。依据具体的处理物系和组成灵活设置闪蒸罐。经过闪蒸后的富液进入贫富液换热器中与贫液进行换热,回收部分热量后,从再生塔顶部进入,与自下而上的塔底蒸汽煮沸器产生的气提蒸汽逆流接触,解吸出CO2。
若是吸收是在常压下进行,则富液直接被富液泵从吸收塔底引出,然后送至贫富液换热器,其他则与加压操作相同。
从再生塔底部出来的再生好的溶液(贫液),进入贫富液换热器与富液换热,再经贫液泵加压送入贫液冷却器冷却后,最后进入吸收塔上部循环使用。
从再生塔顶出来的酸气经冷却器冷却,再经汽水分离器回收冷凝液后去后工序。从再生气中分离的冷凝液由回流泵送回再生塔,以维持系统溶液浓度。
本发明具有下显著特点
与普通醇胺溶剂相比,本发吸收液具有净化度高、吸收容量大、成本较低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胺法脱碳工艺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9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驱动液泵
- 下一篇:一种离子液体二氧化碳吸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