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基钻井液用微乳液减摩降阻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9996.1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封心领;王康;袁俊秀;徐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22 | 分类号: | C09K8/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液用微 乳液 减摩降阻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基钻井液用微乳液型减摩降阻剂,本发明的水基钻井液用微乳液型减摩降阻剂按重量百分比:20%‑40%主表面活性剂、5%‑15%助表面活性剂、1%‑8%油溶性极压抗磨剂、2%‑10%油溶性抗腐蚀剂,1%‑3%金属减活剂,余量为水。本发明减摩降阻剂具有良好的润滑及减摩抗磨效果,能够应用于大位移水平井、定向井及复杂结构井的钻井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基钻井液用微乳液减摩降阻剂,本发明制备的微乳液减摩降阻剂适用于油田钻井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形势的不断严峻以及能源价格的快速增长,页岩气的资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油气开发虽然产能低,开发难度大,但其开发寿命长、储量巨大。页岩油气的储层与常规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有很大差别,具有高吸附性、极低的渗透性,同时裂缝发育且易破碎、黏土矿物含量高、水敏性强等特性。目前在页岩油气开发中主要采用长水平井钻井技术,因此,页岩油气地层的井壁稳定、长水平段的摩阻、水平井段的井眼清洁、储层保护问题,都制约着页岩油气水平井的开发。
加入润滑剂是降低摩阻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对非常规油气井由于钻具在重力作用下与套管、井壁直接接触,产生瞬间高温,普通的润滑剂由于形成的极压膜强度低很容易被破坏掉,失去润滑作用,容易产生拖压以及摩阻增大,导致卡钻以及钻具的磨损。
文献钻井液用微乳液润滑剂NE的研究与应用公开了一种微乳液润滑剂,采用Span80与Tween80的混合物作为主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Gemini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GTN为乳液电性调节剂,5#白油为油相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制得微乳液高效润滑剂。
中国专利201610391782.5公开了一种环保微乳液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微乳液润滑剂由精炼地沟油、表面活性剂、无机盐、正丁醇和水组成。
中国专利200810055861.4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的水基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润滑剂的配方为:水100-300份,乳化剂10-30份,蓖麻油50-300份,白油50-400份,油酸皂50-600份,消泡剂50-200份。
中国专利01102104.7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润滑剂,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剂的成份是高分子润滑材料5%-10%、表面活性剂0.1%-0.5%,加入水至100%;所述高分子润滑材料包括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聚氧乙烯壬基苯二酚醚、聚氧乙烯癸基苯二酚醚、聚氧丙烯癸基苯酚醚、聚氧丙烯壬基苯酚醚、所述活性剂选自NP-10、OP-10、NP-6或吐温80。
中国专利200510106571.4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低荧光润滑剂及其生产方法。将航空煤油50-90份、工业白油15-75份加入反应釜,用水套炉加热升温至70-90℃并搅拌30-60分钟,加入硫磺粉0.5-2.5份,搅拌并继续加温至90-100℃,再加入油酸3.5-8.5份,搅拌30-60分钟,温度降至70-80℃,加入3.5-8.5份聚氧乙烯醚和0.5-2.5份SP-80,搅拌30-60分钟即制得该发明的钻井液用低荧光润滑剂。
中国专利200710158398.1公开了一种用动植物油脂制备钻井液用抗高温润滑剂方法。用重量份为50-70份的废弃油脂与3-10份的乙醇胺、5-20份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然后用1-3份硫磺进行硫化反应,向反应产物加入2-5份的油溶性树脂和10-30份的石墨粉,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钻井液用抗高温润滑剂。
以上润滑剂,有些采用的是矿物油加表面活性剂制备而成,这种润滑剂在水基泥浆中以乳液或微乳液的形式存在,解决了油性剂在水中分散的问题,但是这种润滑剂普遍形成的油膜强度较低,在水平井使用中很容易破坏掉,失去润滑作用;有些采用的是动植物油或动植物油脂类润滑剂,这种润滑剂依靠长链有机膜吸附在钻具或岩壁表面,提高润滑性能,但这种润滑剂在长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由于瞬间摩擦造成的高温润滑膜很容易烧结,导致润滑性能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9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