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0183.4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2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文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端装设于车架中部,该转向机构的控制端装设于车架前侧的下横梁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固定端和第二调节部的固定端对称设置地装设于所述车架前侧的下横梁上;所述第一调节部的调节端和第二调节部的调节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向端两侧,以调节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半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的行驶路况通常是崎岖不平,车辆行驶时,悬挂大行程运动时,阿克曼角会产生变化,以及为适应不同路况环境的变化,汽车车速的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非常重要,需要适用于独立悬挂的全地形车的可调转弯半径的转向结构,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安全行驶或最佳操控性能。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转向结构,存在调节困难的缺陷,不利于进行转向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结构,降低汽车转向结构的调节难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的控制端装设于车架中部,该转向机构的转向端装设于车架前侧的上横梁上;
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固定端和第二调节部的固定端对称设置地装设于所述车架前侧的下横梁上;
所述第一调节部的调节端和第二调节部的调节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向端两侧,以调节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半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适用于采用独立悬挂的全地形车。在转向机构两侧设置有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用于限制转向机构的行程,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的间距可调,进而能够调节转向机构的转弯半径,达到最佳的安全行驶或最佳操控性能,以在面对多种不同的路况时,始终能够保证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正视图。
标号说明:
2、车架;21、上横梁;22、下横梁;
3、第一调节部;31、第一限位架;32、第一螺栓;33、第一驱动电机;34、第一安装架;35、第一驱动齿轮;36、第一传动齿轮;
4、第二调节部;41、第二限位架;42、第二螺栓;
5、转向机构;51、控制端;53、转向器;54、转向柱;55、限位块;56、第三螺栓;57、长悬挂横臂;58、短悬挂横臂;
6、连接轴;
7、左转向轮;
8、右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8,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转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0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