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除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0290.7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7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施小东;张帅;翁林钢;叶青;戚科技;刘洪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云波 |
地址: | 321031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等离子体 除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除臭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阵列排设的数个除臭模块、设置于壳体外部的配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尾部的臭氧分解模块;所述数个除臭模块中的每一个除臭模块均包括介质阻挡放电形式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为反应器提供电能的数个电源;当数个电源通电后,所述反应器发生介质阻挡放电并产生活性粒子,所述产生的活性粒子使臭气分子发生分解转化并脱除,并经过氧分解模块,以实现废气的处理。本发明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等离子体分解致臭物质,达到除臭效果,多余的副产物臭氧可在尾部设置臭氧分解单元消除并加以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恶臭异味污染成为环境投诉的焦点,加强防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恶臭投诉占所有环境投诉的23%,成为仅次于噪声的第二大投诉源。
恶臭异味污染涉及的行业既有石油炼制、化工、制药、橡胶、造纸、食品加工等点源,又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餐饮油烟等面源、散发源。由于恶臭具有来源广泛、组分复杂等特点,存在溯源难、监管难、治理难等困境,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恶臭气体处理常见的方法有生物分解法、活性碳吸附法、等离子体法、喷淋液除臭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低温等离子体法是一种高效、清洁、便捷的除臭净化工艺,处理污染物的原理为: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空气间隙放电产生的大量高能粒子轰击污染物分子,使其电离、解离和激发,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复杂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安全物质,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成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
目前,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虽然已经在相关行业拥有部分应用实践,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需技术优化,从而实现等离子体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查阅相关研究专利发现存在以下特点:1、除臭大多数集中在小气量、特定场所,如公厕、垃圾站点;2、除臭反应器结构多采用小间隙DBD放电形式,对于废气的成分要求温度低、含尘少、含油烟少、不含雾滴,烟气适应性差;3、除臭效果有待考证。
如公开号为CN10658222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废气净化设备,主要由除尘系统和除臭味系统组成,放电结构为线-筒式,放电形式采用电晕放电,其阴阳极间距与放电电压、电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电晕放电形式放电能量密度一般低于介质阻挡放电,但是该专利中并未提到尾部臭氧逃逸的问题。
又如公开号为CN20576051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除臭设备,采用了插入式的电离模块作为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之后再与待处理臭气进行混合,没有提到模块的布置及适用工况,且由于活性粒子大都寿命短暂,这种等离子体产生后再去净化的工艺净化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公开号为CN 20685346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协同增效型低温等离子空气净化设备,提出了包括旋雾喷淋、稀土催化、虹吸负离子、UV紫外光、臭氧分解网等的多种处理工艺的整合,若所有的工艺全都投入的话,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大。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除臭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除臭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阵列排设的数个除臭模块、设置于壳体外部的配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尾部的臭氧分解模块;所述数个除臭模块中的每一个除臭模块均包括介质阻挡放电形式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为反应器提供电能的数个电源;当数个电源通电后,所述反应器发生介质阻挡放电并产生活性粒子,所述产生的活性粒子使臭气分子发生分解转化并脱除,并经过氧分解模块,以实现废气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供每一个除臭模块安装的滑轨,以使每一个除臭模块通过滑轨安装于壳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0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氯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多孔光纤的光热微流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