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0900.3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曾斌;于冠军;高寅马;谢正海;王旻;梁艳军;朱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02 | 分类号: | F02M26/02;F02M26/18;F02M26/47;F02M26/42;F02M26/65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其一端连接至新鲜空气进气管路处,另一端连接至排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将排气管路中的部分废气再次引入到进气管路;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上依次设置有低压废气再循环阀和温度传感器;进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泄压阀,并且该外置泄压阀的开启时长通过发动机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同时在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负责判断进气旁通管路的外置泄压阀的开启和时长,防止增压器前废气跟冷空气混合时产生冷凝水,避免冲击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造成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油耗和排放法规,汽油机上越来越多的应用LP-EGR(Low-pressur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低压废气再循环)技术。汽油机LP-EGR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抑制爆震、以及减轻加浓。但是,LP-EGR废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高湿的LP-EGR气体首先流经EGR cooler(低压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冷却时会产生冷凝水,在增压器前跟冷空气混合时也也会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以液滴形式存在,尤其是冬季进气温度很低,液滴可能结冰,会冲击增压器压气机叶轮,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LP-EGR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水结冰会对增压器压气机叶轮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部分废气重新引入发动机的内部,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进气管路,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新鲜空气或者废气引入发动机的内部;其中,进气管路包括进气主管路和进气旁通管路,进气主管路的一端与新鲜空气进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进气主管路连接增压器的增压端口,进气旁通管路的一端连接在进气主管路上且位于增压器的增压端口与进气口之间的位置,进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新鲜空气进气管路上;
排气管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引出至发动机的外部,其中,排气管路包括排气主管路和出气旁通管路,排气主管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排气主管路与催化包连接;排气主管路上连接有增压器的涡轮端口,出气旁通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排气主管路上且位于增压器的涡轮端口与排气口之间的位置,排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排气主管路上且位于增压器的涡轮端口与催化包之间的管路上;
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其一端连接至新鲜空气进气管路处,另一端连接至排气主管路,并位于所述催化包与所述排气主管路的另一端之间的位置上,用于将排气管路中的部分废气引入进气管路;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上依次设置有低压废气再循环阀和温度传感器;
进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泄压阀;出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电控放气阀;
发动机控制器获取泄压信号,并根据泄压信号控制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
其中,泄压信号包括:低压废气再循环阀的开度信号、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和电控放气阀的开度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泄压阀,并且该外置泄压阀的开启时长通过发动机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同时在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上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负责判断进气旁通管路的外置泄压阀的开启和时长,防止压气机前废气跟冷空气混合时防止产生冷凝水,避免冲击增压器压气机叶轮,造成损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控制器检测到低压废气再循环阀的开度信号等于零时,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控制器检测到低压废气再循环阀的开度信号不等于零时,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
发动机控制器获取温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0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存储器的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发动机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