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1887.3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5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孔茜;张燕;孟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B01L3/00;B01L7/00;B01J19/18;B01J4/00;B01D53/85;B01D46/3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药 工程 合成 实验室 专用 实验 滴管 装置 | ||
1.一种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包括底座(3)和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通过多根支撑杆固定设于底座(3)上方,箱体(10)内通过隔板(29)分为加热仓(22)和冷却仓(28),箱体(10)上固定设有控温箱(12),控温箱(12)内固定设有反应烧杯(13);
反应烧杯(13)顶部密封设有盖板(18),盖板(18)上固定插设有Y型滴管(14)、进气管(17)和排气管(19),Y型滴管(14)顶部分别为开放式的漏斗结构以及带有封盖的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箱(12)侧壁上固定设有储水箱(44),储水箱(44)上设有第二加水口,(44)内腔底部固定设有加压泵(42),加压泵(4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软管(43),软管(43)远离加压泵(42)的一端延伸至储水箱(44)外,盖板(18)上设有冲洗口(45),反应烧杯(13)侧壁下部设有排水管(46),排水管(46)规格为特定值,其内部容积纳入反应烧杯(13)总容积中,所述冲洗口(45)和排水管(46)上均塞有橡胶密封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撑杆与底座(3)之间设有减震垫板(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22)内由前到后等距设有多根电热棒(9),加热仓(22)侧壁上设有用于设置加热温度的设置面板,底座(3)上固定设有制冷器(30),制冷器(30)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冷气导管,冷气导管远离制冷器(30)的一端延伸至冷却仓(28)内,反应烧杯(13)与控温箱(12)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环形空腔结构,控温箱(12)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返水管(11)和进水管(21),返水管(11)和进水管(21)远离控温箱(12)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0)侧方,加热仓(22)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分管(7)和第三分管(24),冷却仓(28)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分管(5)和第四分管(26),所述第一分管(5)和第二分管(7)远离箱体(10)的一端均延伸至返水管(11)内,第三分管(24)和第四分管(26)远离箱体(10)的一端均延伸至进水管(21)内,第一分管(5)、第二分管(7)、第三分管(24)和第四分管(26)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水阀(6)、第二止水阀(8)、第三止水阀(25)和第四止水阀(27),进水管(21)上设有抽水泵(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8)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杆组件(16),搅拌杆组件(16)下端延伸至控温箱(12)内腔底部,盖板(18)上固定设有第一电动马达(15),第一电动马达(15)下端延伸至盖板(18)内并与搅拌杆组件(16)的上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箱(12)侧壁上固定设有气体净化箱(38),气体净化箱(38)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活性炭过滤层(39)、矿物质过滤层(40)和微生物过滤层(41),排气管(19)远离盖板(18)的一端延伸至气体净化箱(38)内,气体净化箱(38)底部设有出气口(2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侧壁上对称设有提手(2),提手(2)上均匀设有防滑纹,底座(3)底部对称设有滚轮(1),滚轮(1)为自锁使滚轮,底座(3)内腔顶部对称设有两根螺纹杆(35),两根螺纹杆(35)与底座(3)内腔底部均为转动连接,两根螺纹杆(35)上均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套筒(34),内螺纹套筒(34)下端均延伸至底座(3)下方并固定设有吸盘(31),所述内螺纹套筒(34)与底座(3)底部均为滑动连接,底座(3)内固定设有第二电动马达(37),第二电动马达(37)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36)与两根螺纹杆(35)其中一根相连接,两根螺纹杆(35)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2)相连接,底座(3)内设有电源(33),底座(3)侧壁上设有用于电源(33)充电的充电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8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