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拐枣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2599.X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古力努尔·沙比尔哈孜;艾里西尔·库尔班;冯缨;潘伯荣;阿依努尔·依布拉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拐枣 生物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沙拐枣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利用干旱区荒漠植物泡果沙拐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拐枣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利用干旱区荒漠植物资源,用于吸附去除水体中亚甲基蓝染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性环境污染不断破坏地球生物圈几亿年来所形成的生态平衡,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是纺织印染的第一大国,纺织印染行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的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400万t,印染厂每加工100m织物会产生3-5t废水,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纺织印染行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印染废水,其废水的量大,色素高,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燃料、浆料、助剂、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较难处理。国内一般的印染厂每加工一吨织物要耗水200-300m3,其中80-90%成为废水排出。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所以解决印染水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染料废水不仅具有特定的颜色,而且在进入自然水体后也会带来大体量的着色,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染料废水成分结构复杂,其中大部分染料有一定的毒性,进入环境中会给生物带来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如何有效且低成本地去除水中的染料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在染色剂中,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简称MB)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中以使产品着色。MB和其它染料一样可导致人与动物的眼睛灼伤,皮肤刺激,呼吸困难,抽搐,紫绀,心动过速,如果摄入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含量过高的染料废水会引起人体过敏、皮肤发炎、癌症和变异等不良反应。由于MB对环境以及随后对生物体的这些危害性影响,从印染废水中消除有毒物(如亚甲基蓝等)的研究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一项关键的挑战性任务,并且一个旨在改善生活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目前,以亚甲基蓝为研究目标的处理方法大致包括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三大类。而物化法中的吸附法是研究和报道较多的一种方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状固体的粉末或颗粒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于多孔物质表面而被去除。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剧毒物质或难以生物降解物质的废水。相对于其它处理方法,吸附法具有费用低、易于设计、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净化率高、能耗低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染料废水处理的重要技术,因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吸附剂是吸附法的重要构件之一,是能有效地从液体中吸附亚甲基蓝的固体物质。一般来说,优质的吸附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比表面积大、孔结构适宜、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强、便于获得和再生、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目前,根据来源不同,用于处理亚甲基蓝的吸附剂大致分为:活性炭吸附剂、天然矿物吸附剂、废(灰)渣吸附剂、生物质吸附剂、纳米材料吸附剂等。活性炭目前是最广泛和最常用的吸附剂,由于其表面多孔性质,具有很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潜力。但活性炭相对较高的价格、高的操作费用和再生所产生的问题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活性炭价格高,且质量越好价格就越高这增加了废水处理的成本。而且,活性炭使用后溶液再生会产生小体积的二次污染液,而高温再生将导致活性炭及其吸附能力的损失。所以越来越需要寻找地产的、可更生的低成本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染的治理。因此,近年来,由低成本材料剂制成的,无需任何额外的昂贵预处理,对环境无害,并且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的生物吸附剂的需求很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25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人驾驶的廊道式智慧交通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止反光的挖掘机用操作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