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2761.8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波;王益波;魏丽娟;范铁军;初小丽;李淑文;罗颖;刘维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79/04 | 分类号: | C08F279/04;C08F212/10;C08F220/44;C08F2/06;C08F2/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祁恒 |
地址: | 12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本体 法制 流动 光泽 abs 树脂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的工艺方法,包括将苯乙烯、丙烯腈、溶剂、切碎的橡胶,按比例加入带搅拌功能的溶胶釜内混合溶解至均一胶液;将溶解后的胶液、引发剂、链转移剂、抗氧剂输送至串联的四个平推流反应器进行连续本体聚合反应;将聚合后的物料送入挤出机,在挤出机内进行脱挥造粒,得到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产品。本发明采用高粘度大粒径橡胶,降低橡胶和丙烯腈在胶液中的含量,适当调整聚合反应引发剂、链转移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条件制备出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树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以塑代钢步伐的推进,综合性能良好的ABS在电子电器工业和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高流动、低光泽的ABS发展应用迅速崛起,尤其在汽车内饰件如仪表盘、方向盘上、下盖板都有哑光要求,有利于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国内现有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技术都是挤出共混法。其原理为一、添加不相容的聚合物或填料,此法会导致最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严重恶化,制品表面过于粗糙,且光泽度不均匀;二、添加反应性树脂,此法交联反应会使挤出机口模处的熔体条发生明显的熔体胀大现象,进而使后续的切粒以及在树脂中的分散变得困难,导致制品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以及不同批次间产品哑光度不一致。
本体法制备低光泽ABS树脂主要从提高ABS树脂的橡胶颗粒粒径这个角度出发,橡胶粒径越大,产品中橡胶颗粒收缩率越大,从而增加表面细微凹凸,对光线会产生漫反射和散射作用,光线通过制品表面时大部分光线被吸收,光泽度越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的工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时存在的力学性能恶化、光泽度分布不均匀、制品表面粗糙、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苯乙烯、丙烯腈、溶剂、切碎的橡胶,按比例加入带搅拌功能的溶胶釜内混合溶解至均一胶液;
S2、将溶解后的胶液、引发剂、链转移剂、抗氧剂输送至串联的四个平推流反应器进行连续本体聚合反应;
S3、将聚合后的物料送入挤出机,在挤出机内进行脱挥造粒,得到高流动、低光泽ABS树脂产品。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橡胶采用5%苯乙烯溶液粘度为160~190cp的低顺橡胶。
进一步地,步骤S1中,苯乙烯占胶液总量的50~80%,丙烯腈占胶液总量的5~15%,橡胶占胶液总量的5~15%。
进一步地,步骤S1中,丙烯腈占胶液总量的6~10%,橡胶占胶液总量的6~1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在第一反应器中加入0.05~0.15%wt的引发剂和0.1~0.2%wt的链转移剂;在第二反应器中加入0.15~0.25%wt的链转移剂;在第三反应器中加入0.05~0.1%wt的链转移剂;在第四反应器中加入0.05~0.2%wt的抗氧剂。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第一反应器的聚合温度为100~110℃,第二反应器的聚合温度为110~130℃,第三反应器的聚合温度为130~150℃,第四反应器的聚合温度为150~170℃;各反应器的搅拌速度为8~18rpm。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挤出机各区脱挥温度为190~240℃,真空度为0.09~0.099MPa。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溶剂为乙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2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