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3088.X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9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亭;唐鸿志;杨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道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103/06;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透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反应池以及位于所述反应池内的生物转盘组件,其中,所述反应池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生物转盘组件包括多个盘体和位于每个所述盘体前后方的曝气管,其中,多个所述盘体上设有由抗逆菌群组成的生物膜,所述曝气管能够为所述生物膜上的抗逆菌群提供氧气以使所述反应池内的溶氧量达到所述生物膜上的抗逆菌群所需的溶氧量。本发明的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的抗逆菌群在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活性,对BOD、COD、T‑N、T‑P、SS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从而提高了对厨余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透液污水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以及其他水分,去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厨余垃圾作为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垃圾渗透液污水的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是城市污水的10~100倍;金属含量高且污水中氨氮含量高,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厨余垃圾渗透液中的氨氮浓度通常高达1000mg/L,如此高的氨氮浓度,对微生物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最难处理的污染物之一。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针对垃圾渗透液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物化处理以及土地处理方法。针对生物处理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因为活性污泥费用较低,但是该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BOD5容积负荷较低,从而增加了处理时间,导致处理效果不高。另外,目前还存在利用生物转盘对污水进行处理,生物转盘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来降低污水的COD和BOD,其原理是利用转盘的转动,使附着在转盘上的微生物在水和空气来回循环,在水中的过程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而在空气过程中微生物获取空气中的氧气,用于氧化作用,从而不断循环达到净水的目的。然而目前的生物转盘大多数是一半的转盘直接敞开于空气中,针对需要特定溶氧量的微生物,无法确定水中的溶氧量是否处于微生物所需的溶氧量范围内,以使微生物在所需溶氧量范围内达到较好的活性,从而导致微生物不能时时处于较好的活性,导致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厨余垃圾渗透液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以及位于所述反应池内的生物转盘组件,其中,所述反应池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生物转盘组件包括多个盘体和位于每个所述盘体前后方的曝气管,其中,多个所述盘体上设有由抗逆菌群组成的生物膜,所述曝气管能够为所述生物膜上的抗逆菌群提供氧气以使所述反应池内的溶氧量达到所述生物膜上的抗逆菌群所需的溶氧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盘体包括多个盘片,所述盘片包括位于中部的内盘片以及位于所述内盘片两侧的填料盘片,其中,所述填料盘片与所述内盘片固定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膜设置在所述填料盘片上,所述生物膜是由抗逆菌群和微生物附着材料形成,所述填料盘片为网状填料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逆菌群至少包括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假单胞菌类以及光合菌组成的高抗逆菌群,所述曝气管能够使所述反应池内溶氧量保持在0.05~1.5mg/L。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管与多个所述盘体通过转轴同轴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曝气管连通设置;其中,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盘体的方向自其中心向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朝向所述盘体并向所述盘体上喷出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道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道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30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