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胆道镜下碎石冲洗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3930.X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玲玲;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马瑞驹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道 碎石 冲洗 引流 装置 | ||
胆道镜下碎石冲洗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冲洗袋;引流管头部内有胆道镜通道7和注水通道8;体部由内外两层柱形薄膜套叠,内侧薄膜形成胆道镜通道9,两层薄膜间连续的纵行粘合形成注水通道10,其他间断的纵行粘合,形成多个相通的纵行和环形通道,与尾部的注气通道相通;尾部包括胆道镜通道14、注水通道15和注气通道13,管壁上设有注水连接头、注气连接头和引流接头,分别与注气通道、注水通道和胆道镜通道相通,尾部两端内置环形硅胶垫。本发明的优点是,引流管能够套在胆道镜上置入到肝内胆管,通过高压冲洗液使胆管内碎石、泥沙样结石、胆泥等环形移动,并被负压引流管吸出体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清除肝内小结石及胆泥的微创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胆道镜下碎石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可诱发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道肿瘤等并发症。胆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及肝叶切除,再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及胆道探查取石术,成为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还是胆道探查取石,都需要在全麻下完成,取石的工具除了传统的取石钳之外,是胆道镜最为常用。如果操纵时间较长,肝内胆管结石未能取净,为了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术中留置T管,待6-8周使用胆道镜行经T管瘘道胆道镜取石术。
花生大小的结石,可使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直径5mm以下的结石,由于网篮套取困难,多使用吸附器进行取石,但是吸附器每次吸走的结石较少,而且反复进出瘘道或胆总管,容易导致胆管水肿发生急性胆管炎,或者瘘道水肿导致引流管置入困难;对于1cm以上的结石,直接取出较为困难,多进行微电极、液电碎石,然后清理结石碎石及胆泥,由于胆道镜钳道较细,碎石及胆泥容易堵塞胆道镜钳道,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容易导致结石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套在胆道镜上置入到肝内胆管,通过高压冲洗液使胆管内碎石、泥沙样结石、胆泥等移动,并被负压引流管吸出体外的胆道镜冲洗引流装置。
本发明装置由用注水管3连接的引流管1和冲洗袋2构成;其中,引流管1分为头部4、体部5和尾部6,头部4为双通道管,内有胆道镜通道7和注水通道8;体部5由内外两层柱形薄膜套叠构成,内侧薄膜形成的胆道镜通道9与胆道镜通道7相通,两层薄膜间连续的纵行粘合形成的注水通道10与注水通道8相通,其他间断的纵行粘合形成相通的纵行通道11和环形通道12,与尾部6的注气通道13相通;尾部6为三通道管的硬管,包括与胆道镜通道9相通的胆道镜通道14、与注水通道10的注水通道15和注气通道13,管壁上设有注水连接头16、注气连接头17和引流接头18,分别与注水通道15、注气通道13和胆道镜通道14相通,尾部6内设置有环形垫20和环形垫21;
冲洗袋2还设置有用注气管连接的单向注气球19;
注水管3上设置有调节阀22;
引流管1长60cm,其中,头部4外径18Fr,内径16Fr;体部5和尾部6外径20Fr,内径18Fr,长10cm;依次相通的注水通道8、注水通道10和注水通道15直径2mm;
尾部6的引流接头18以下的部分长7cm;
头部4为透明聚乙烯材质;
尾部6为硬质塑料管;
尾部6内设置的环形垫20和环形垫21是环形硅胶垫。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装置可套在胆道镜镜身上,在胆道镜的监视下,置入到有结石的胆管内;
2.本发明装置体部由气柱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弯曲度,能够进入到所有肝内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3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