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4002.5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8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严鹏飞;张晨;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韩静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不确定性 齿轮 随机 动力学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通过软件生成一组N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作为齿侧间隙;步骤B: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定轴齿轮传动横‑扭‑摆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步骤A中的齿侧间隙代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并求解,得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本发明考虑到齿轮加工设计偏差、制造安装误差以及工作过程中由于齿轮轮齿磨损等原因导致的实际情况下齿侧间隙是个不确定值,与理论设计值有一定偏差。因此,采用正态分布的齿侧间隙的条件下建立不确定的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高了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动力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常齿侧间隙都是以确定的结构参数考虑在齿轮传动动力学模型中。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齿轮加工设计偏差、制造安装误差以及工作过程中由于齿轮轮齿磨损等原因,导致实际情况下的齿侧间隙是个不确定值,与理论设计值有一定偏差。即现有技术中建立的有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并不准确。
因此,如何提高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能够提高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斜齿轮副随机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软件生成一组N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作为齿侧间隙;
步骤B: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定轴齿轮传动横-扭-摆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所述步骤A中的齿侧间隙代入所述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并求解,得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B包括:
步骤B1:获取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
步骤B2:根据所述变啮合刚度求解斜齿轮副动态啮合力;
步骤B3:建立所述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得到斜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B1中的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包括单对齿刚度和综合刚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对齿刚度计算公式为
综合刚度计算公式为
kl为单对齿刚度;
ke为综合刚度;
d为齿宽;
L(β)为接触线长度;
n为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
k为所述斜齿轮刚度;
L为所述斜齿轮副两个齿轮间的中心距。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B2中的斜齿轮副动态啮合力公式为
cm为啮合阻尼,ξ为阻尼比;
δ(b,Δt)为啮合线变形量,为啮合线变形量的一阶导数;
Δ(t)为动态传递误差,为动态传递误差的一阶导数,Δ(t)≥b cosβb时为齿面啮合状态,Δ(t)≤-b cosβb时为齿背啮合状态,其余为脱齿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4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