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4288.7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8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全俊斌;李彬;钟雪慧;郝建忠;何振财;乔雅莉;孙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号码 识别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历史预设天数内的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根据所述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筛选所述全量号码中号码通话特征满足预设通话特征的号码作为非疑似号码;删除所述全量号码中的非疑似号码,得到疑似号码;分析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在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中包含预设地区的情况下,将所述疑似号码确定为目标号码。在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历史通话信令话单,可以离线识别出正常号码,使得疑似号码的范围极大的缩小,然后再进一步识别出目标号码,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在扩大识别范围的同时,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少识别目标号码的遗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话诈骗是指犯罪份子通过电话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份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话诈骗手段多、套路深、识别难,目前针对诈骗电话的识别技术主要有:
1、基于号码黑名单:通过搜集用户举报信息或公安立案信息,建立诈骗号码黑名单库;当通话主叫号码命中黑名单库时,则判断该通话为诈骗电话。
2、基于诈骗场景的信令分析:通过分析特定诈骗场景(如仿冒公检法、仿冒熟人等)下的诈骗号码特征及行为特征,使用机器学习等方式制定判别阈值,对符合场景触发条件的通话判断为诈骗电话。
3、基于通话内容的语义分析:通过识别通话过程的语音内容,匹配预设的关键字及其组合,从而判断是否诈骗电话。
但是现有技术均是从诈骗通话的角度研究识别技术,识别结果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覆盖全量的诈骗电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话号码识别结果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历史预设天数内的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
根据所述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筛选所述全量号码中号码通话特征满足预设通话特征的号码作为非疑似号码;所述预设通话特征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特征:短号集群网通话特征、常用联系人通话特征、同城通话特征、均衡通话频次特征、夜间通话特征、号码活跃度特征;
删除所述全量号码中的非疑似号码,得到疑似号码;
分析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在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中包含预设地区的情况下,将所述疑似号码确定为目标号码。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话号码的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预设天数内的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量号码的信令话单信息,筛选所述全量号码中号码通话特征满足预设通话特征的号码作为非疑似号码;所述预设通话特征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特征:短号集群网通话特征、常用联系人通话特征、同城通话特征、均衡通话频次特征、夜间通话特征、号码活跃度特征;
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全量号码中的非疑似号码,得到疑似号码;
确定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在所述疑似号码的漫游轨迹信息中包含预设地区的情况下,将所述疑似号码确定为目标号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4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展馆用场景复原处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