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管精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5767.0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亮;任善银;张天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D79/02 | 分类号: | B23D79/02;B23Q17/09;B23Q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思宇;李洪福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加工 方法 | ||
1.一种焊管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阶段,利用实验室试生产的焊管进行数据采集;
S1-1:设定预精刮温度和精刮温度,并分别在设定的预精刮温度和精刮温度下,对试生产的焊管内毛刺高度进行取样,获取在预精刮温度下样本点内毛刺高度观测值d1i以及在精刮温度下样本点内毛刺高度观测值d2i,进而估算出平均内毛刺高度和内毛刺热膨胀尺寸其中,安全系数0≤α≤1,β≥1;
根据d1i和d2i计算当A的值在0~1.50,则α=0.95;当A的值在1.50~4.50,则α=0.90;当A的值在4.50~6.00,则α=0.80;当A的值大于6.00,则表明数据有误;
根据d1i和d2i计算当B的值在0~1.00,则β=1.30;当B的值在1.00~4.00,则β=1.40;当B的值在4.00~5.00,则β=1.50;当B的值大于5.00,则表明数据有误;
S1-2:模拟完全清除试生产的焊管内毛刺的刮削过程,对刮削过程中刮刀所受刮削力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刮削力观测值fi计算清除内毛刺时刮刀所受平均刮削力其中,安全系数0≤λ≤1;
根据fi计算当C的值在0~2.00,则λ=0.95;当C的值在2.00~6.00,则λ=0.90;当C的值在6.00~10.00,则λ=0.80;当C的值大于10.00,则表明数据有误;
S2:粗刮阶段
S2-1:待加工的焊管完成焊接后,冷却焊缝并监测焊缝内毛刺温度T1;
S2-2:判断T1是否降至设定粗刮温度,若未达到设定粗刮温度,则继续冷却焊缝,否则转入S2-3;
S2-3:设置刮刀所受刮削力恒定为P=90%F;
S2-4:粗刮内毛刺;
S2-5:监测经恒定刮削力刮削后内毛刺的余高H;
S2-6:若H≤80%D,则转入S3-1,否则转入S2-7;
S2-7:以恒定刮削深度对H>80%D位置处内毛刺进行补刮,使得内毛刺余高H≤80%D;
S2-8:监测补刮过程中刮刀所受刮削力P2的大小;
S2-9:若P2≤150%F,则转入S3-1,否则转入S2-10;
S2-10:停车并报警,检查数据异常原因,并对出现异常的位置进行人工补刮,完成人工补刮后转入S3-1;
S3:预精刮阶段
S3-1:粗刮完成后,冷却焊缝并监测经粗刮后焊缝内毛刺温度T2;
S3-2:判断T2是否降至设定预精刮温度,若未达到设定预精刮温度,则继续冷却焊缝,否则转入S3-3;
S3-3:以恒定的刮削深度,对焊管内毛刺进行预精刮削,直至内毛刺高度为e,e满足e=E±0.5mm;
S-4:精刮阶段
S4-1:预精刮完成后,冷却焊缝并监测经预精刮后焊缝温度T3;
S4-2:判断T3是否降至设定精刮温度,若未达到设定预精刮温度,则继续冷却焊缝,否则转入S4-3;
S4-3:以恒定的刮削深度,对焊管内毛刺进行精刮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800℃≤T1≤900℃;650℃≤T2≤750℃;e=E±0.5mm;50℃≤T3≤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57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