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6343.6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2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奚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3/02 | 分类号: | B32B23/02;B32B5/06;B32B23/10;B32B17/12;B32B9/04;B32B27/12;B32B27/30;B32B27/02;B32B9/00;B32B9/02;B32B17/02;B32B33/00;D03D15/00;D06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纤维 面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隔热层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所述耐高温上层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该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
背景技术
铜氨是一种再生纤维铜氨丝,取自棉花种子周边的绒毛,100%纤维素纤维。由于纤维细软,光泽适宜,常用做高档丝织或针织物。其服用性能较优良,吸湿性好,极具悬垂感,服用性能近似于丝绸,符合环保服饰潮流。铜氨纤维比较昂贵,具有会呼吸、清爽、抗静电、悬垂性佳四大功能,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为具吸湿、放湿性,属呼吸、清爽的纤维。铜氨纤维的用途与粘胶纤维大体一样,但铜氨纤维的单纤比粘胶纤维更细,其产品的服用性能极佳,性能近似于丝绸,极具悬垂感。加上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地区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的不舒适感,这是使之成为一直受欢迎的内衣里布的重要原因,且至今仍然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目前铜氨纤维已从里布推向面料,成为高级套装的最佳素材。
现提供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隔热层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所述耐高温上层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所述隔热层由一定直径的陶瓷纤维为经线及纬线,通过织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由铜氨纤维、纤维高弹棉纤维、维纶纤维以及聚苯并咪唑纤维四种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缝纫线由多根玄武岩纤维单丝并捻而成,且表面设有耐高温浸渍层。
本发明中,所述浸泡处理工艺是将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布料,放入耐高温涂料溶液中浸泡30-45分钟,温度控制在45-60摄氏度,同时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节为7,并将浸泡好的布料取出,自然风干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隔热层的陶瓷纤维直径控制在0.01-0.03mm,同时编织而成的隔热层厚度小于0.1mm。
本发明中,所述耐高温上层中各纤维的质量份数为铜氨纤维30-50份、玻璃纤维20-30份以及无机纤维10-20份。
本发明中,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的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铜氨纤维占38%-50%,所述的纤维高弹棉纤维占20%-24%,所述的维纶纤维占23%-27%,所述的聚苯并咪唑纤维占7%-11%。
本发明中,所述耐高温缝纫线的直径小于0.05mm,缝合的针距为每厘米8-12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6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