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刹车系统用光电速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6457.0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7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媛媛;张驰;曹永;农贵军;王蕾;黄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36 | 分类号: | G01P3/36;B64C25/4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310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刹车 系统 用光 速度 传感器 | ||
一种飞机刹车系统用光电速度传感器,转轴一端固定在壳体敞口端内;编码盘套装在转轴内端的圆周上,并使该编码盘嵌入光电开关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2.5mm间隙中。光电开关对称的固定在前端座上。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内,以固定该电路板组件。引线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组件和电连接器的插针孔连接。拨叉位于壳体敞口端外并固定在转轴的端头上。本发明是一种收发一体式、抗冲击、高精度光电速度传感器,能够在飞机着陆过程中输出与机轮速度成正比的、稳定的、分辨率较高的方波信号,具有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抗振动、冲击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分辨率高、检测精度高的特点,产品装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防滑刹车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刹车系统用光电速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机轮速度传感器安装于飞机轮轴内,用于测量飞机着陆过程中的机轮转速,防止机轮抱死,是飞机安全着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轮速度传感器拨叉与被测轮轴连接,被测轮轴带动机轮速度传感器拨叉、转轴旋转,利用电磁效应、光电效应等,输出与机轮速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从而实现机轮转速检测。
现有的机轮速度传感器多为永磁式、励磁式结构,其体积大、重量大,不利于飞机轻量化设计。光电速度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可广泛运用于无人机等小型机种,可减少飞机油耗、降低排放。
公告号为CN102426263B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机车车辆光电转速传感器。该发明检测的机车轮速较小,而飞机着陆过程中最高轮速可达3000r/min,该发明中光电元件无法满足飞机刹车使用要求。光电速度传感器轮速检测范围和检测精度取决于所选用光电元件的响应频率,因此选用高响应频率的光电元件成为提高飞机光电速度传感器检测精度的关键。
公告号为CN20258323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微型轮速传感器。该实用新型采用光电信号检测机轮转速,其核心组件为一组发光板和收光板,这种结构在实际加工、应用中存在两个缺点:
(1)传感器的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径向安装位置度要求过高。其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之间存在较高的对正关系要求,些许偏差则会导致传感器输出不稳定,因此该结构要求较高的加工工艺以及装配工艺。其次该结构在飞机着陆瞬间较大的冲击下容易因收、发元件震荡无规律而无法使光敏元件持续接收光信号,从而导致测速输出不稳定;
(2)传感器测速精度较低。无论是红外发光管还是激光器,光在传播过程中均会发散,在毫米量级的短距离发射过程中光斑直径可达到2mm以上,为保证发出的光线仅通过编码盘上的唯一孔隙,保证传感器在编码盘转动过程中持续输出“1”和“0”,其编码盘孔隙宽度应大于1mm。对于直径Ф40的小型化传感器,编码盘孔隙数量最多可达到40个,即机轮旋转一周传感器的精度最多可达到40Hz/r,而国内直径Ф40的传统电磁式速度传感器目前最高精度可达到100Hz/r,因此CN202583233U中传感器实际检测精度远低于传统电磁式速度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为克服光电速度传感器输出不稳定、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飞机刹车系统用光电速度传感器
本发明包括拨叉、转轴、前端座、壳体、电路板组件、编码盘、两个光电开关、引线、电连接器和轴承。其中: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敞口端内;所述编码盘套装在该转轴内端的圆周表面上,并使该编码盘嵌入光电开关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2.5mm间隙中。所述光电开关位于该壳体内,对称的固定在所述前端座上。所述前端座位于该壳体内的敞口端,并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电路板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套装在该转轴上,并使该电路板组件的外缘处卡装在位于所述前端座内圆周表面的电路板组件卡槽内,以固定该电路板组件。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接线孔连接,另一端与电连接器的插针孔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线连接端穿过位于所述壳体封闭端端板中心孔装入所述壳体内。拨叉位于所述壳体敞口端外并固定在所述转轴的端头上。
所述编码盘两个表面分别与光电开关两侧通光孔壁之间有1mm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6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