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7323.0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闫东明;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08;C09D5/14;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光催化 甲醛 杀菌 防霉 常温 固化 磷酸盐 防腐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包括以下组分:磷酸盐25‑30份,碱性改性剂25‑30份,硅酸盐10‑15份,钛盐10‑15份,活性剂10‑15份,醋酸盐5‑10份,增稠剂8‑10份,缓凝剂2‑3份,水60‑11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磷酸盐胶体;2)掺料形成组分A;3)研磨碱性氧化物;4)掺料形成组分B;5)混合组分A和B搅拌。本发明涂覆在金属表面,能够有效分解环境中的甲醛,杀菌除霉,光催化效果稳定,且耐腐蚀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的金属材料养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介质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是最常见的金属电化学腐蚀现象,由于金属表面与周围的介质(如湿空气、电解质溶液等)接触,在接触界面上会发生金属阳极溶解过程,同时还存在相应的阴极过程,构成自发的腐蚀电池,使金属阳极溶解持续进行,从而引起金属的腐蚀。据调查,每年全球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4%左右,金属腐蚀的年损失远远超过水灾、火灾、风灾和地震损失的总和。腐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常对安全构成威胁,国内外都曾发生过许多灾难性腐蚀事故。
现代民用建筑,会大量使用各类涂料,这些材料在室内装修之后,或多或少会释放出甲醛、苯酚类有毒物质释放,最长可持续15年。污染空气,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我国《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室内环境甲醛的限量为0.08mg/m3(Ⅰ类)和0.1mg/m3(Ⅱ类)。不仅是装饰涂料,还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这些都会有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也都是大气污染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下固化,用于普通建筑结构的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见光催化除甲醛且杀菌防霉的常温固化磷酸盐防腐涂层,包括以下组分:磷酸盐25-30份,碱性改性剂25-30份,硅酸盐10-15份,钛盐10-15份,活性剂10-15份,醋酸盐5-10份,增稠剂8-10份,缓凝剂2-3份,水60-110份。
作为优选,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钾、磷酸一氢钾、磷酸二氢钾、磷酸钠、磷酸一氢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碱性改性剂为氧化镁、氢氧化镁、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锰、二氧化锌、一氧化镍、三氧化二镍、一氧化钴、三氧化二钴的一种或多种。碱性改性剂中的金属元素与基体涂层中的氧形成化学连接,提升涂层的致密度,例如钴元素、镍元素能够和基体涂层中的氧形成化学连接,提升涂层的致密度,同时也能和基体金属表面氧化膜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钴-氧键、镍-氧键,使涂层和基体金属形成更加紧密的粘结;锰元素也能够和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链接形成锰-氧键,进一步的提高了涂层和钢筋的粘结性能,提高涂层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工作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锆为纳米氧化锆。氧化锆,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性能参数,提高其断裂韧性、抗弯强度等,经过硅烷修饰的纳米氧化锆颗粒,可以显著地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挠曲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硅酸盐为硅酸钙、硅酸钾、硅酸钠、硅酸镁、硅酸铝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硅氧化合物表面将被催化后的氧化硅凝胶紧紧吸附,经过反应后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涂层致密度和耐腐蚀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钛盐为四氯化钛、硫酸钛、钛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剂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醋酸盐为醋酸铜、醋酸锌、醋酸钾、醋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醋酸铜为无水醋酸铜。醋酸盐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和调节PH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7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