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9156.3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春;李映雪;钟士元;汪楚锟;周成;王敏;江涛;陈青华;王欣;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33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自动化 终端 配电网 可靠性 计算方法 | ||
1.一种含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负荷、光伏出力、储能装置的随机性和时序性模型,并根据模型模拟了配电网中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
2)分析了各类配电自动化终端对故障处理时间的影响,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终端对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间模型;
3)基于时序蒙特卡洛思想,结合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停电时间模型,对含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计算;
所述步骤2)中,建立配电自动化终端对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间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当配电系统发生停电故障时,故障区域用户的停电时间T0分为三部分,即:
T0=tp+th+tr (4)
式中:tp表示故障定位时间;th为故障隔离时间;tr为故障修复时间;
而当某一元件发生故障时,采用断路器及分段开关设备操作,进而隔离故障,使非故障区域的用户正常供电,这一过程为故障切换过程;则故障切换时间为从故障发生到隔离故障所用的总时间,也称非故障区用户的停电时间,用公式表达为:
Ts0=tp+th (5)
式中:Ts0为故障切换时间;
当配电干线发生故障且存在配电自动化终端时,非故障区域用户的停电时间和故障区域用户的停电时间分别为:
式中:Ts2,Ts3分别为含有“二遥”终端与“三遥”终端下的非故障区用户的停电时间;T2,T3分别为含有“二遥”终端与“三遥”终端下的故障区用户的停电时间;b1,b2均为接近于0的常数;
因此,当配电系统中的干线发生故障时,非故障区域用户停电时间Ts写成:
而故障区域的用户停电时间写成:
T=Ts+tr (10)
式中:n1,n2为时间转换系数,其值小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负荷、光伏发电出力模型为:
式中:式(1)为负荷的概率密度函数,Th表示一天的时间点,即Th=1、2、…、24;为时段t的负荷;为时段Th负荷的期望值;为时段Th负荷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式(2)为光伏电站出力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时段t的光伏电站出力;为时段Th光伏电站的最大出力;Γ(·)表示伽马函数;和表示时段Th的光伏电站出力Beta分布的形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配电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储能装置模型为:
式中:Cnet(t)表示储能系统时段t的剩余电量;Pch(t)和Pdisch(t)分别为时段t储能系统的充电、放电功率;Pch,max和Pdisch,max分别为储能系统最大充电、放电功率,Cnet,min为储能系统最小容量值;Cnet,max为储能系统最大容量值;Cnet(t+1)表示储能系统时段t+1的剩余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91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胶囊式内窥镜
- 下一篇:超薄多接头接插式五孔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