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9691.9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浸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过程 应用 管喷式 混凝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包括车体架,接盘,喷灌机,轴承座,螺杆,马达,混料筒,所述车体架的顶部安装有长方形腔座结构的顶架,所述顶架的内腔底面开设有导移槽,所述顶架的顶部通过左右两轴承座安装有一根可旋转动作的螺杆,所述喷灌机通过底面所焊接的螺孔板配合在所述的螺杆上,本装置具有在节省劳动力的前提下节省了劳动力,使混凝土上墙时更加均匀,且上料后受刮泥板同步刮平的结构特性,进一步节省了劳动力,刮涂过程中掉落的余料混凝土还可被二次收集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将混料筒的旋转动作与顶部用于使喷灌机来回移动的螺杆同步联动的应用方式,节省了动力原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喷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墙砌成后,需要利用上料机或喷灌机将混凝土物料喷涂在墙体表面上,为后续墙体表面石灰粉涂层带来了方便。
采用传统的混凝土喷灌机向墙体表面喷涂混凝土涂层时,需要人为手持喷灌机的上料管,这种方式一是操作不便,会浪费较大的劳动力,二是手持喷管的应用方式由于手部用力并不均匀,喷涂管向墙面喷涂混凝土涂层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影响后续涂层的刮平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喷灌机采用手持喷管将混凝土喷涂到墙体上的方式浪费劳动力,以及手持喷灌机喷管的应用方式由于手部用力并不均匀,喷涂管向墙面喷涂混凝土涂层时会出现厚薄不均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均速给进且节省劳动力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包括车体架,接盘,喷灌机,轴承座,螺杆,马达,混料筒,所述车体架的顶部安装有长方形腔座结构的顶架,所述顶架的内腔底面开设有导移槽,所述顶架的顶部通过左右两轴承座安装有一根可旋转动作的螺杆,所述喷灌机通过底面所焊接的螺孔板配合在所述的螺杆上,所述螺孔板的底端面还焊接有用于使喷灌机滑动配合于所述导移槽内的移动导向板,所述喷灌机的后端头安装有拐架,所述拐架的右端头安装有刮泥板;
所述车体架的底侧按左右走向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安装有马达,固定板的顶面按右下倾斜方式安装有绞龙式的混料筒,混料筒的右端头通过旋转轴安装于车体架内端面所安装的转座上,混料筒的左端头通过联轴器对接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的马达上,所述混料筒的右端头贯穿有抽料管,且抽料管采用可长度拉伸的螺旋管,所述抽料管的顶端头贯穿在上述所述喷灌机的入料口上;
所述上料泵安装于车体架的顶部后侧,且上料泵还位于混料筒的入料口的后侧,所述接盘安装于车体架的底侧,且在接盘的左底侧设置有下沉式的收纳腔,位于上料泵上的上料管落放于收纳腔中,位于上料泵上的出料管落放于接盘上。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所述螺杆的左端头安装有链轮,所述马达动作轴上亦安装有链轮,两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所述接盘的左右两端头均还焊接有一片开设有导向孔的导向板。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所述车体架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还焊接有一根导向杆,所述接盘通过两端头所焊接的导向板按可前后滑移的方式配合在导向杆上。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所述接盘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还焊接有一根强度弹簧,所述接盘通过所述的强度弹簧焊接于车体架前侧架体的内端面上。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所述拐架的顶端头设置有U形的夹座,且在夹座的U形夹腔中焊接有左右两片用于夹放喷料管前部段的弹簧夹片。
在上述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喷式混凝土上料装置中,刮泥板的后端头朝出车体架的后端面,所述接盘的后端面朝出刮泥板的后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浸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浸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9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