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靶向治疗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9783.7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丽;徐矫健;葛淑娟;周琼;王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麦迪赛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867;C12N5/10;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靶向 治疗 实体 嵌合 抗原 受体 淋巴细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靶向治疗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是使用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嵌合抗原修改制备的。本发明通过筛选,最终获得一个全新的、靶向实体瘤靶点Claudin18.2的嵌合抗原受体序列。该嵌合抗原插入pLVX‑IRES‑Neo慢病毒表达载体中,使用P3代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有效扩增的T细胞铺板48h后,加入慢病毒感染,获得修饰性的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嵌合抗原受体的表达效率;并将构建成功的修饰性T细胞与Claudin18.2阳性表达的胰腺癌肿瘤细胞共培养,修饰的T细胞对PANC‑1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实体瘤的CAR‑T细胞,可用于治疗Claudin18.2阳性表达的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靶向治疗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背景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种有效杀伤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法。该疗法近几年取得重大进展,现已在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
目前,CAR-T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CAR-T疗法中的CAR分子由胞外抗原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胞外抗原结合区由信号肽和识别靶抗原的单链抗体(scFV)片段组成。胞内区由共刺激分子和信号传导区组成。第四代CAR分子加入了调控开关。据统计,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仍为第二代CAR分子。
Claudin 18.2在正常细胞中表达高度受限,但在多种实体瘤(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中呈现过表达。Claudin蛋白结构中包括四个跨膜区、两个细胞外环,两个细胞外环使其成为理想的抗体靶点。当前,一些Claudin 18.2单克隆抗体药物也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因此,开发针对靶向Claudin 18.2的CAR-T疗法,将为实体瘤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实体瘤是一种实质性肿瘤,因其内富含血管和免疫抑制细胞,CAR-T只有进入实体瘤微环境中才能发挥抗肿瘤功能。为了协助CAR-T分子克服肿瘤微环境这一屏障,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法和工艺,从而给实体瘤的临床治疗带来益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靶向治疗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从而提高CAR-T的在实体瘤上的治疗效果,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靶向Claudin18.2分子的嵌合抗原,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NO:1。
编码上述嵌合抗原的核苷酸片段,其一种序列为SEQ ID NO:2。
本发明所提供的嵌合抗原用于制备慢病毒来修饰T淋巴细胞;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嵌合抗原修饰的T淋巴细胞;
本发明所提供的嵌合抗原修饰的T淋巴细胞在制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制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恶性肿瘤,为表达Claudin18.2的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
本发明通过筛选,最终获得一个全新的、靶向实体瘤靶点Claudin18.2的嵌合抗原受体序列。该嵌合抗原插入pLVX-IRES-Neo慢病毒表达载体中,使用P3代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有效扩增的T细胞铺板48h后,加入慢病毒感染,获得修饰性的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嵌合抗原受体的表达效率;并将构建成功的修饰性T细胞与Claudin18.2阳性表达的胰腺癌肿瘤细胞(PANC-1)共培养,修饰的T细胞对PANC-1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实体瘤的CAR-T细胞,可用于治疗Claudin18.2阳性表达的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PLV-CARClaudin18.2重组表达载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麦迪赛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麦迪赛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9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