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79821.9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5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莉;张传义;魏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昭格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14 | 分类号: | G11B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数据 存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且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正上方,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均为相互对称的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旋转杆,且旋转杆为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套,且旋转套为若干个。本发明中,螺母能够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再一起,最后通过数据接入槽接入客户端后,使电机能够打开,电机能够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能够带动旋转套旋转,旋转套能够带动扇叶旋转,从而可以加快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空气的流动,从而可以对储存硬盘散发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从而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主要指采用USB或IEEE1394接口,可以随时插上或拔下,小巧而便于携带的硬盘存储器,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在USB1.1接口规范的产品上,在传输较大数据量时,将考验用户的耐心。而USB2.0、IEEE1394、cSATA移动硬盘接口就相对好很多。USB 2.0接口传输速率是60MB/s,USB 3.0接口传输速率是625MB/s,IEEE 1394接口传输速率是50~100MB/s;
现涉及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储存主要使将客户端的数据传送到移动硬盘里面,便于人们进行携带使用,现主要涉及到移动硬盘的储存技术,现有的移动硬盘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硬盘在接入客户端的时候,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会影响数据的传输,影响工作的效率,有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数据存储装置,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且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正上方,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均为相互对称的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共同贯穿设置有旋转杆,且旋转杆为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套,且旋转套为若干个,所述旋转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且若干个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弹簧远离上壳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块,四个所述夹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块,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块,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数据接入槽,所述数据接入槽的一侧嵌入设置有储存硬盘,所述储存硬盘的上下两侧对应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且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与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嵌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四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对应定位杆的位置均设置有定位槽,且定位杆与定位槽嵌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对应数据接入槽的位置设置有接线口,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一侧靠近接线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塑料连接杆,所述塑料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指示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条,且固定条为相互对称的若干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螺母,且上壳体通过螺母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昭格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昭格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9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