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0164.X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蔡绍龙;赵彦合;张勤宇;耿银忠;安保芹;郭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B21D37/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生产线 加热炉 出料台 系统 | ||
一种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包括底座、数条炉辊和数排举升刀架,各炉辊设置在相邻排举升刀架之间,所述举升刀架包括数排常规举升刀架和数排调整举升刀架,数排常规举升刀架装配在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上,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位于底座中部,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带动常规举升刀架实现统一举升动作,所述调整举升刀架设置在常规举升刀架周边,调整举升刀架根据输送产品料片的规格、数量分别控制举升动作。本发明举升刀架由常规举升刀架和调整举升刀架构成,可根据产品件外形、数量的输送要求选择调整举升刀架的使用,避免出现因料片长度不同只能以长料片为准选取刀架而导致上料困难,可提高调试、换线效率,适用范围宽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成型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热成型生产线加热炉出料系统。
背景技术
热冲压成形技术是高强度钢板零件成形新技术,是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工艺。高强钢热冲压成形通过形变热处理过程,即成形时淬火作用获得更高的材料强度、更高的碰撞安全性,从而减少了加强板的使用,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并提高了零件表面硬度、抗凹性和耐腐蚀性,最终明显提高车身抗碰撞能力和整体安全性。同时,材料在热态下冲压成形还可获得较高的材料延展性,能改善板材冲压成形性能,降低设备载荷,并可克服冷冲压成形中较大的回弹影响,实现复杂形状零件更高精度的成形工艺。近年来热冲压成形高强钢工艺在汽车前后门防撞梁、AB柱加强板、中央通道加强板、左右门槛加强板等重点承载部位零件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该工艺成形的零件种类也在逐年增加,既提高了车身强度,也减轻了整车重量,并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乘坐空间。
相比于传统板材冷成型工艺,高强钢热冲压成形工艺为,将料片在加热炉加热至900°以上,经出料台挡料定中后举起料片,机械手抓取料片后投入模具,压机保压的同时料片快速降温,得到超高强度零件。上述工艺中,加热炉出料台系统配备了多排举升刀架,多排举升刀架对应单一的驱动装置,因此无法实现单个刀架的单独动作,当出现料片长度不同的情况时,因热料片质软易变形,只能以长料片为准选取刀架(若以短料片为准选取刀架,长料片会因缺少支撑出现严重变形),此时,短料片前后两侧均会出现多余的刀架,夹钳无夹取空间,导致上料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不同长度料片举升问题的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包括底座、数条炉辊和装配在底座上的数排举升刀架,各炉辊设置在相邻排举升刀架之间,所述举升刀架包括数排常规举升刀架和数排调整举升刀架,数排常规举升刀架装配在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上,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位于底座中部,常规举升刀架安装框架带动常规举升刀架实现统一举升动作,所述调整举升刀架设置在常规举升刀架周边,调整举升刀架根据输送产品料片的规格、数量分别控制举升动作。
上述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常规举升刀架不少于三排,每排设置2-4列;常规举升刀架前、后部分别设有不少于两排的调整举升刀架,每排设置2-4列调整举升刀架;设置在常规举升刀架两侧处的调整举升刀架,每列举升刀架的排数不多于常规举升刀架。
上述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各调整举升刀架包括举升架本体、举升气缸和气缸安装座,气缸安装座固定在底座上,举升气缸活塞杆固接举升刀架本体。
上述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相邻两排常规举升刀架之间设置一条炉辊,相邻排调整举升刀架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相邻排常规举升刀架之间的间隔。
上述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所述系统还设有数组定中指机构,每排举升刀架对应设置一种组定中指机构,定中指机构与相邻炉辊的间隔不小于5毫米。
上述用于热成型生产线的加热炉出料台系统,举升刀架本体为镂空的框架结构,举升刀架本体上部设置设置一排举升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