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0373.4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夏祥斗;李智;谢小超;张强;华蕾宇;李阳;周洋;孟庆斌;马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王佳妮;顾俊超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桩基 组合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锚碇结构设置在斜向的坡体内,坡体沿横向设有隧洞,锚碇结构包括隧洞式承台和桩基,隧洞式承台沿水平方向嵌入隧洞设置,从隧洞的下端竖直向下开挖形成桩孔,桩孔内设置桩基,桩基与隧洞式承台连接,隧洞式承台前端包括上下依次连接斜面段和竖直段,斜面段埋设有若干锚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陡峭坡体上开挖隧洞提供锚碇施工空间,有效地减小了放坡开挖施工桩基承台的土石方开挖量,节约施工成本;利用桩基深入较好的地质层以提供水平抗力,结构安全可靠;适用于地形陡峭、地质不良的恶劣条件,施工工艺简单、结构安全可靠、成本相对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础工程中,以承受水平力为主的锚碇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基础类型,其常见结构形式有重力式锚碇、桩基承台锚碇、岩锚等。重力式锚碇一般用于地势较平坦、表层地质良好的区域,当表层地质不良时,可增设桩基提供水平抗力,由此衍生出桩基承台锚碇形式;而对于陡峭山坡地带、不适于大面积开挖坡体,若地质条件良好,则可采用岩锚,将锚索打入硬质岩层以提供水平抗力。但对于地形陡峭、地质不良的山区恶劣条件下,常规的锚碇结构形式均表现出适用性不强的缺点。针对此类问题,一般在设计选址时尽量避免在如此恶劣的区域建造锚碇,但确因工程需要无法避免时,则仍需对其进行探索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结构设置在斜向的坡体内,所述坡体沿横向设有隧洞,所述锚碇结构包括一隧洞式承台和若干桩基,所述隧洞式承台沿水平方向嵌入隧洞设置,所述隧洞的下端低于隧洞入口处的坡体,所述隧洞的下端与坡体之间形成一台阶,从所述隧洞的下端竖直向下开挖形成若干圆柱状的桩孔,每一所述桩孔内设置一桩基,所述桩基的上端与隧洞式承台的下端连接,
所述隧洞式承台的上端呈弧形,所述隧洞式承台的上端由两侧至中央逐渐升高,所述隧洞式承台的上端由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隧洞式承台的前端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斜面段和竖直段,所述斜面段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斜面段埋设有若干锚索。
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放样隧洞位置,进行隧洞开挖;
步骤2)开挖过程按要求施作拱架、锚杆和喷护,使得拱顶、边墙、仰拱结构满足施工安全需求,仰拱施工喷护时留出桩基的桩口位置;
步骤3)完成隧洞开挖支护,修筑锁口,并人工开挖桩孔和桩基;
步骤4)桩基完成后,安装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按要求留出桩基的桩头钢筋,与隧洞式承台连接锚固;
步骤5)凿除桩头,修整桩头外伸钢筋,进行隧洞式承台的钢筋绑扎安装;
步骤6)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及位置安装锚索,安装隧洞端口模板后,对隧洞式承台浇筑混凝土,使桩基和锚索通过隧洞式承台连接形成整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陡峭坡体上开挖隧洞提供锚碇施工空间,有效地减小了放坡开挖施工桩基承台的土石方开挖量,节约施工成本;利用桩基深入较好的地质层以提供水平抗力,结构安全可靠;适用于地形陡峭、地质不良的恶劣条件,施工工艺简单、结构安全可靠、成本相对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隧洞式承台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桩基2隧洞式承台21斜面段22竖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