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及其摆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040.3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猛;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G01S15/08;G01S1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ct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包括CT成像系统和智能摆位系统,所述CT成像系统包括一环形机架和一个具有竖直运动系统和水平运动系统的扫描床以及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摆位系统包括相对环形机架固定的测距装置、控制所述测距装置并与CT成像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信号传输的测距控制器,所述测距装置分别对位于扫描床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目标物体进行测距并产生距离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扫描床的长对称轴为z轴方向,水平面内与所述z轴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扫描床床面所在平面为XOZ平面,所述中心区域为XOZ平面中以z轴为中线,向x正方向和x负方向分别延伸第一距离所包含的区域,所述边缘区域是指XOZ平面中自第一距离所在位置继续向外延伸第二距离所包含的区域,所述第一距离为80mm至120mm,所述第二距离设置使边缘区域不超出扫描床床板侧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位于所述环形机架的环形孔内,分别检测从机架上部至扫描床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选定位置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测距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测距装置设置在扫描床的正上方或侧上方,竖直向下和/或以一定的倾角向下检测对应区域目标物体的距离;其它测距装置位于扫描床的周边任意方向,检测至扫描床设定区域目标物体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为红外测距装置、超声波测距装置、激光测距装置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T成像系统中设有由控制单元控制进行语音播放的语音播放单元。
7.一种用于CT系统的智能摆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可智能摆位的CT系统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 患者平躺至扫描床后,操作技师在CT系统中加载扫描协议,控制扫描床开始进床;
(2) 智能摆位系统首先获取扫描床初始高度,然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扫描床进床至第一探测位置,通过测距装置获取中心区域物体的距离;
(3) 根据扫描床初始高度、中心区域物体的距离、环形机架检测中心至测距装置的距离,确定患者身体竖直方向中心与环形机架的检测中心的偏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扫描床竖直运动,使患者身体竖直方向中心与环形机架的检测中心重合;
(4) 控制扫描床退床,测距装置对边缘区域进行测距并对距离进行监测,当距离出现突变时,确认检测到患者肩部位置,CT系统根据加载的协议及患者肩部位置控制扫描床运动到达协议部位设定的对应初始位置,完成智能摆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CT系统的智能摆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位置是指扫描床进床30cm~50cm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CT系统的智能摆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距离出现突变时指在扫描床移动距离不大于5cm的过程中,所测距离发生≥5cm的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CT系统的智能摆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扫描床进床时和步骤(4)扫描床退床时,测距装置进行连续多次测距,每两次测距之间的扫描床移动的距离不大于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波影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0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万向节叉自动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索面钢锚梁工厂总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