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080.8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文锦芬;迟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9/00;G01N2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谢丹丹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方 定点 浇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景观花卉叶面湿度测量的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本发明通过电磁阀控制供水主管的开闭,供水主管与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和直流供水管相连通,直流供水管开关安装在直流供水管上,控制直流供水管的开闭;本发明提供了两种浇灌方式,既可以避开植物叶片单独对根部浇灌,又可以同时对根部和叶片浇灌,适用范围广,还可通过调整固定件在主杆上的位置进而调整供水部件的间隔,实现精准定点浇灌,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景观花卉叶面湿度测量的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属于植物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园以及景区的景观花卉大都直接栽培在地里,浇水的方式主要以沟渠进行输水的漫灌,这种方式会造成沟渠输水过程中,根据沟渠的衬砌情况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渗漏损失,同时还会伴随水的蒸发损失。浇灌水到达后进行漫灌,为保证远端作物的需水要求,近水端通常会被过量浇灌,这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深层渗漏损失。
而喷灌和滴灌一般采用管道输水,浇灌水的渗漏损失很少;但是根据实际植物生长的特点,水分主要有根系进行吸收,叶表的吸收有限,所以喷灌的方式也是比较浪费水资源,而且一部分的植物,如天竺葵、蒲包花、大岩桐还有一些多肉等叶片上有绒毛,在喷灌时,叶面上积累了较多的水分不易蒸发,会导致叶片的腐烂,容易发生黑腐之类的病害。滴灌方式大多不能体现各个植株之间的差异性,也是一起进行浇灌,不能实现精准的浇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和直流供水管,既实现了避开植物叶片只对根部进行浇灌的技术,也实现了对根部、叶片同时浇灌的技术,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方式定点浇水装置,包括上盖、储水箱、支撑架、分流盘、阀门、一根以上的分流管、一个以上的固定件、一个以上的供水部件、主杆、支腿、限位旋钮、加长杆、行走轮、控制器和蓄电池;
储水箱的进水口处安装上盖,储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储水箱的出水口与分流盘的顶部连通,分流盘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主杆上,分流盘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分流口,每个分流口分别通过阀门与一根分流管的顶部连通,每根分流管的底部分别与一个供水部件连通,一个以上的供水部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主杆上,每个供水部件包括供水主管、电磁阀、“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直流供水管和直流供水口开关,其中供水主管的顶部与分流管的底部连通,供水主管的底部通过电磁阀与直流供水管的顶部、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的顶部连通,且直流供水管位于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的内部,直流供水管的下部设有直流供水开关,“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的侧壁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通过连接块与外壁连接,内外壁之间形成空隙供水流通过,固定件的一端与供水主管的外表面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主杆滑动连接,一个以上的固定件上分别安装支杆,支杆的下端安装湿度传感器,主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加长杆,且加长杆通过限位旋钮与主杆的两端连接,加长杆固定在支腿上,支腿的底部与行走轮连接,遇到田垄间距离不同时,通过调整加长杆伸长的长度,来调整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防止行走轮压坏植物,主杆上安装控制器和蓄电池,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和湿度传感器电连接;
采用本装置进行多方式定点浇水的步骤,具体如下:
①将储水箱的上盖打开,注入浇灌用水,浇灌用水在阀门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分流盘流入分流管内,并由分流管流入供水部件的供水主管内;
②当湿度传感器测的湿度小于预先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若仅需对根部浇水而不需要对叶部浇水时,关闭直流供水口开关,仅使用“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口对作物根部进行供水,此时水流由“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的侧壁的内外壁之间形成空隙通过并呈圆环形对作物根系进行浇灌;当既对根部浇水又对叶部浇水时,则打开直流供水口开关,水由供水主管通过“倒漏斗”形根部供水器和直流供水管分别对根部、叶部浇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