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自动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193.8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7/00;C21C5/4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除尘 风机 变频 节能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依次控制连接的上位机HMI、PLC和变频器,所述上位机HMI根据转炉冶炼阶段设定对应的速度,点击上位机HMI屏幕上出现的冶炼阶段按钮将对应的速度信号传递给PLC中,PLC将速度信号传递给变频器,变频器进而控制风机切换至相应速度进行除尘,所述转炉冶炼阶段包括炉次开始阶段、炉次准备阶段、兑铁阶段、转炉吹氧阶段、出渣溅渣阶段、出钢阶段和煤气回收阶段,本发明采用转炉的冶炼状态作为调节变频器速度的给定信号,上位机HMI根据不同的冶炼阶段设定的速度不同,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自动控制装置,属于一种变频节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除尘风机大部分采用变频控制系统,通过改变风道阀门位置信号给定来调节变频器速度,这样的调节方式不能真实的反应转炉的冶炼状态,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转炉的冶炼状态作为调节变频器速度的给定信号,可以减少的能源的浪费,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依次控制连接的上位机HMI、PLC和变频器,所述上位机HMI根据转炉冶炼阶段设定对应的速度,点击上位机HMI屏幕上出现的冶炼阶段按钮将对应的速度信号传递给PLC中,PLC将速度信号传递给变频器,变频器进而控制风机切换至相应速度进行除尘,所述转炉冶炼阶段包括炉次开始阶段、炉次准备阶段、兑铁阶段、转炉吹氧阶段、出渣溅渣阶段、出钢阶段和煤气回收阶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位机HMI上设置有自动状态或手动状态的切换按钮,所述上位机HMI根据冶炼信号的稳定性点击切换按钮切换自动状态或者手动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位机HMI上设置有速度输入框,切换至手动状态时根据冶炼状态手动输入速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位机HMI在炉次开始阶段设定的转速为1000r/min、炉次准备阶段设定的速度为1500 r/min、兑铁阶段设定的速度为1300 r/min、转炉吹氧阶段设定的速度为1900 r/min、出渣溅渣阶段设定的速度为1300 r/min、出钢阶段设定的速度为1100 r/min、煤气回收阶段设定的速度为2000 r/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频器型号为ABB ACS58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LC的型号为西门子400系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采用转炉的冶炼状态作为调节变频器速度的给定信号,上位机HMI根据不同的冶炼阶段设定的速度不同,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2、本发明可以真实反应炉前的冶炼状态,通过点击上位机HMI屏幕上出现的对应冶炼状态按钮就可以使风机得到相应的速度,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3、本发明装置中所述上位机HMI上设置有自动状态或手动状态的切换按钮,上位机HMI根据冶炼信号的稳定性可切换自动状态或者手动状态,如果冶炼信号错乱,可以先切换到手动状态,根据冶炼状态手动输入速度,保证生产的稳定。
4、本发明中上位机HMI可根据冶炼阶段的除尘效果在线调整风机速度,确保冶炼的各个阶段的除尘效果得到满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化玻璃的切割装置
- 下一篇:镁合金铸体、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