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270.X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路芳;司晓勤;卢锐;吴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B01D46/54;B01D69/00;B01D69/1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王聪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膜层和无纺布基材;所述纳米纤维素膜层覆盖在无纺布基材表面;所述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微纳米梯度结构。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法和喷涂法。本申请的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较高的过滤效率,可实现对不同尺寸颗粒的高效分级过滤,在食品保鲜、保暖隔热、电池隔膜、医疗卫生、尾气处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微纳米功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高效的过滤材料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常见的过滤材料是使用聚丙烯等原料通过熔喷工艺制备出的平均直径约为2μm纤维组成,可通过碰撞、重力沉降和静电吸引作用等实现对微米级粒子的有效过滤,但其对纳米级粒子的过滤效果较差,若通过增加过滤膜的厚度而增强其对纳米粒子的过滤性能,则会进一步带来过滤阻力增大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过滤阻力小且过滤性能好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将纳米纤维素和聚丙烯等微米材料有效组合在一起,构建一种具有微纳米梯度结构的复合材料,具有过滤阻力小且过滤性能好的优点,且可实现对不同尺寸颗粒的高效分级过滤,在食品保鲜、保暖隔热、电池隔膜、医疗卫生、尾气处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膜和无纺布基材;
所述纳米纤维素膜覆盖在无纺布基材表面;
所述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微纳米梯度结构。
微纳米梯度结构,是指具有微米和纳米孔径结构的材料组合成的微纳米结构。
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膜层中纳米纤维素的直径为5~900nm,纳米纤维素膜层的孔径为5~800nm。
可选地,所述无纺布基材中的微米纤维的直径为1~100μm,所述无纺布基材中的微米纤维层的孔径为1~300μm。
可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膜层中纳米纤维素的直径为5~600nm,纳米纤维素膜层的孔径为5~500nm。
可选地,所述无纺布基材中的微米纤维的直径为1~50μm,所述无纺布基材中的微米纤维层的孔径为1~200μm。
可选地,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膜与无纺布基材的厚度比为1:0.05~50。
可选地,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膜与无纺布基材的厚度比为1:0.3~13。
可选地,所述的纳米纤维素膜与无纺布基材的厚度比可为1:0.3、1:0.5、1:0.6、1:1、1:2、1:3、1:4、1:5、1:6、1:7、1:8、1:9、1:13。
本申请中,所述的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中纳米纤维膜和微米纤维膜厚度可调变。
可选地,所述无纺布基材选自聚丙烯、聚丙烯腈、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上述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过滤性能。
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喷涂法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静电纺丝法至少包括:
将含有纳米纤维素和聚合物的静电纺丝液在无纺布基材上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静电纺丝液中,纳米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0.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撒播装置及植保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