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367.0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伊瑛;邓福林;刘智兵;张弯;胡永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汇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3/26;H02H7/22;H02H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区域 配电网 差动 保护 快速 自愈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区域配电网内设置数个用于采集配电网母线数据的采集终端,相邻的两个采集终端之间通过光纤进行连接;
步骤2:任意一个采集终端均根据以下方法向与其相邻的采集终端发送数据,设定与该采集终端相邻的采集终端为相邻终端:
步骤A1:在采集终端中设置定时采样中断;
步骤A2:在中断发生时,将采集到的模拟量数据和采集终端本身所维护的区域状态信息表同时发送给所有的相邻终端;
步骤A3:采集终端发送给相邻终端的数据内容完全一致;
步骤3:每个采集终端均根据其相邻终端所发送的模拟量数据,通过插值法进行线路各侧电流同步采样,生成同步采样数据;
步骤4:每个采集终端均根据自身所生成的同步采样数据进行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步骤5:任意一个采集终端均根据以下方法对自身的区域状态信息表进行更新,并实现区域内各终端的状态信息共享:
步骤B1:采集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被保护区域的拓扑结构和各终端在所述拓扑结构中的位置关系,生成以自身为根节点的拓扑结构树;
步骤B2:采集终端接收到相邻终端发送的区域状态信息表后,根据拓扑结构树实时更新发送终端及其子节点终端的状态信息,更新自身的区域状态信息表;
步骤B3:采集终端将自身更新后的区域状态信息表发送给相邻终端,实现区域内各终端的状态信息共享;
步骤6:基于被保护区域各终端的实时状态信息,每个采集终端分别独立根据固定的策略完成自愈逻辑判断和命令决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为用于采集母线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相邻终端交互的信息进行针对区域配电网保护与控制功能的电力二次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6时,基于被保护区域内各采集终端的实时状态信息,在被保护区域发生故障且故障被成功隔离的情况下,每个采集终端分别独立根据固定的策略完成自愈逻辑判断和命令决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采集终端在定时器中断中更新区域状态信息表中本采集终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并针对其它采集终端的状态有效时间进行递减,当任意采集终端的状态有效时间递减到0时,置该采集终端所对应的状态信息无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开环点所在采集终端根据固定的策略进行自愈充放电逻辑判断,当满足充电的条件下,经延时置自愈充电完成标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位于开关站的采集终端,采用母线差动保护实现针对母线故障的快速保护。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保护区域主供回路发生故障时,线路纵联差动保护或母线差动保护快速动作隔离故障,并在区域状态信息表中将相应母线或线路的故障状态置“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系统发生故障且故障被成功隔离后,存在多条转供路径满足自愈合闸条件时,优先启动优先级高的开环点自愈合闸;当高优先级的开环点自愈合闸失败后,再启动低优先级的开环点自愈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区域配电网的差动保护与快速自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多转供路径时,依据固定策略自动设置各转供路径所对应的开环点自愈合闸的优先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汇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汇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3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