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及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1646.7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澍;金龙哲;于露;欧盛南;魏祎璇;徐一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低氧 伤害 监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及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方法,该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包括主机模块、腕带和传感器模块;其中,主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分别固定在腕带上,传感器模块与主机模块电连接;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佩戴者腕部桡动脉的脉搏信号,并将采集的脉搏信号传输给主机模块,主机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模块采集的脉搏信号,评估佩戴者的低氧伤害。本发明可实现在不影响人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基于特殊作业环境内工作人员个体特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与预警,减少疲劳作业,保障作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及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时代背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大多数设备只适用于日常健康监测,不适用于特殊作业场所人体生命体征的监测且无法实现特殊工况、不良生理状态等特殊情况的预警。其功能单一,如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血氧仪、运动手环等健康监测设备,大多数只能实现其中一种生理的指标的测量,只通过单一的生理指标是不能准确判断人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此外,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过度疲劳或作业环境恶劣等人体会产生不适,疲劳状态下,工人的心率、血氧、呼吸等生理特征与非疲劳状态相比,呈现出显著的不同,现行作业标准尚未考虑个体耐受差异。而目前用于监测人体多项指标的心率变异检测仪(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306633、CN201910300599的专利),为大型的手动测量仪器,测量周期长,需要实时供电,不适用于现场作业人员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及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方法,用于实时监测特殊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健康状态,对作业过程无干扰,能够预警人体不易察觉的低氧伤害,减少疲劳作业,保障作业安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监测设备不适用于特殊作业场所人体生命体征的监测且无法实现特殊工况、不良生理状态等特殊情况的预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该人体低氧伤害监测预警手环包括主机模块、腕带和传感器模块;其中,
所述主机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腕带上,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主机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佩戴者腕部内侧桡动脉的脉搏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脉搏信号传输给所述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所述脉搏信号,评估所述佩戴者的低氧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模块包括壳体、显示屏、蓝牙模块、电池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屏幕外壳体和器件外壳体;所述电池模块、蓝牙模块、控制器模块和显示屏均设置在所述器件外壳体内,所述屏幕外壳体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外侧,并与所述器件外壳体扣合,用于保护所述显示屏免受外部物理伤害;
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器件外壳体上对应所述充电接口的位置开设有插孔;
所述显示屏、蓝牙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蓝牙模块和显示屏供电;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所述脉搏信号,评估所述佩戴者的低氧伤害;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佩戴者的低氧伤害评估结果;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向预设的远程设备传输所述佩戴者的低氧伤害评估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模块集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腕带包括第一腕带、第二腕带和第三腕带;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单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有机污染物缺氧碳化无害处置资源化利用工艺